看过《大敌当前》(EnemyattheGate)那部电影吗?那个在列宁格勒战役留名的狙击手,是从小跟着爷爷埋伏在雪地里猎取野狼的。越小接触一个狩猎的环境,越容易成为一个猎人。在阅读的领域里,也是如此。在阅读的狩猎中,书和知识这个猎物却是有灵的,只要你诚心找它们,它们会迎上你[1]。那么,培养一个阅读式的大脑,是我们教育者和家长孜孜探究的目标。
一、数字时代的阅读带来的忧虑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多丽丝·莱辛在她的获奖感言中,谈到互联网时代的阅读问题。莱辛应邀在一所学校演讲,演讲之后,问老师们,学校图书馆怎么样,孩子们读不读书。结果,在这个贵族学校,一位教师说,"许多孩子压根就不读书,图书馆使用率只有一半。""造成这个现象的是一个奇妙的发明,那就是电脑、互联网和电视。它们带来了一场革命。'互联网上那些无聊的东西诱惑了整整一代人'"。[2]
【出路探索】对于课外阅读的意义,林语堂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阅读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3]。不仅如此,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气质、审美修养和精神世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专家研究认为,小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才可能形成语文能力。虽说现代科技发达了,看电视、上网也能获得很多知识,但作为文本形式的课外阅读,更能引发孩子的思考,培养想象力,它的特殊作用是任何传媒都不可替代的。
本人的实践经验认为: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是孩子们阅读狩猎的指路人。不仅要在教室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要随时随地地带领学生穿越书海,感受阅读的愉悦。
目前德国等一些国家及地区开展"阅读起跑线"("阅读起步走")和"亲子阅读活动"。这些活动由公共图书馆联合其他组织共同推出,其内容是赠新生儿父母亲一个礼物袋,里面有免费儿童读物、阅读指南或好书名单以及图书馆的邀请函,营造亲子共读的亲密环境等。在德国总人口中,28%是读书之人。在父母都爱读书的影响下,酷爱读书者的比率占到52%,若只有父母一方爱读书,则降至25%。[4]
二、文本的无意识,尊重读者的阅读个性
JeanBellemin提出的"文本的无意识"学说为文本的理解提供了一种新视角。而皮埃尔巴雅尔(PierreBayard)则认为理想的阅读----文本作者的原始意图----并不存在,不同个体进行的阅读不可避免地要偏离文本的原意。一部作品,只有后世的读者们才更有资格进行盖棺论定,因为文本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新,被纪录在纸上的符号文本在时间的河流里漂移,早已远离了它最初的发源地。阅读行为其实是"两个无意识的相遇",即文本的无意识和读者的无意识。文本的阐释随着读者角色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每一次新的阅读都会赋予它新的面孔。所以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5]
【出路探索】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尊重学生阅读的感悟,不要依据个人的知识背景、兴趣好恶,随便肯定、否定学生的提问与答案;可以将提问者的名字与问题写在黑板上,促使提问者为自己的问题寻找答案,会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我们一起来看看黑板上的这些问题,你们今天最想谈哪一个?"
本人认为课外阅读的"无意识"还在于让学生达到"无意读书"的阅读境界。阅读的目的要明确,但过分的功利性阅读只能会阻碍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首先,学生的阅读条件往往使他们没有选择阅读的空间,他们读的书,往往是有什么就读什么,来不及千挑万选的。事实上,好的文字未必就是名家作品,保持住一颗平常心,以"博览"的心态来指导小学生阅读是最好的阅读途径。其次,读书有时侯需要一种随意性。名家的作品,小学生未必能看得进去,读较长篇幅的故事书,书的开头有时侯倒不如先读结尾让人舒服。用一种"向前、向前"的读书习惯,往往是很能避开作者故弄制造的各种悬机的,这样的读书充满一种趣味和惊喜。
三、症候式阅读,文本无声语言的"存在"
阿尔都塞融合了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的学说,创立了解读经典著作的方法"症候式阅读"。他认为一个文本不仅仅只说它看似要说的东西,它的显在话语背后必然有无声话语存在,就像无意识的症候深藏其后一样。[6]
【出路探索】多元智力的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智力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鼓励学生大胆阅读,大胆想象,用儿童的眼光感悟文字背后的东西,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最容易引起兴趣。"我们的快乐阅读活动课寓"学"于乐,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儿童当小主人,让儿童在活动中当主角,如自编自讲故事、儿歌、自编画报、文艺演出、诗配画、听音乐编故事等活动,使儿童将阅读经验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在语言、想象、美术、个性等方面均得到发展。
结束语
我们呼唤真正的阅读:那种充满着自由与遐想的阅读,那种张扬个性抒发自我、如沐春风的阅读,那种没有了功利性的纯天然的狩猎式阅读。我们在心底虔诚地祈祷并深挚地祝福:阅读,一路走好!
参考文献:
[1]《阅读的狩猎》现代出版社
[2]《出版科学》2009年第2期第17卷16
[3]《大荒集·论读书》林语堂
[4]《开展"儿童阅读在德国的推广"系列活动的启示》施培琪
[5]《读与写杂志》第5卷第9期2008年9月
[6]《法國研究》2etrim.2009.4.8冯凤阁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海州区车站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