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爱尔眼科医院眼科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8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用药后,两组的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手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的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矫正视力>0.5患者的比例为81.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8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的眼压及使其术后的视力快速改善,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明显眼痛、视力降低等,当患者合并有白内障时,会加重病情,增加治疗的难度,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在短期内失明[1]。手术是临床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常规手术方法为小梁切除术,虽能在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眼压水平,但存在疗效不佳、并发症多等缺陷[2]。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近年来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中的主要方法,为了分析该手术的治疗效果,我院对88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本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8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的视力测得0.1左右。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男18例,女26例,年龄52~78岁,平均为(69.3±6.3)岁。对照组:男16例,女28例,年龄51~76岁,平均为(68.2±6.1)岁。两组的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比。
1.2方法
两组于术前用药控制眼压,术前1h予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对照组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用0.4%奥布卡因滴眼液行表面麻醉。术中,先放出患眼房水,将黏弹剂注入,然后将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并于缩瞳后进行小梁的切除,最后进行虹膜的复位。
研究组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表面麻醉+球后麻醉,首先在上方做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做一道5.5mm的反眉型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其次行连续环形撕囊,在充分水分离与分层后,转核,于前房植入晶状体,将黏弹剂注到后囊和晶状核体之间、角膜和晶状体核体之间,劈核,将晶状体娩出。双灌注吸净残留皮质,于囊袋内将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将黏弹剂吸出,进行前房角的钝性分离,观察巩膜隧道切口是否有无渗漏后结膜瓣复位,最后于结膜下注射头孢他啶+地塞米松,常规眼膏包眼。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前、术后的眼压变化情况及术后视力的恢复效果,并统计与对比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用百分率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前、术后的眼压变化情况
术前,两组的眼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的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因前房角突然关闭导致眼压快速升高的眼病,目前发病发展机制尚未明确[3]。患者多伴有白内障,使眼球前段较短、房角狭窄,并使晶状体增厚,易急性发作。常规手术方法包括抗青光眼手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等,虽然这类手术能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水平,但难以改善患者的视力,且单纯抗青光眼手术后往往还需要行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容易对眼部组织造成影响。虽然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可减少眼部组织的二次伤害,但操作复杂,且术后并发症较多。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近年来应用于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中的常见方法,具有切口小、角膜散光小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4]。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摘除晶体,人工晶体小于原晶体,从而能有效解除晶体体积较大引起的瞳孔阻滞,使前房加深、房角加宽。而且术中进一步提升灌注液的高度,在高灌注状态下,其流速对前房的冲压作用,能进一步加宽前房角,加之前房内粘弹剂的应用,使房角加宽,甚至可重新开放[5]。但在术毕时必须将粘弹剂彻底注吸干净,特别是前房角处的粘弹剂,避免对患者术后的眼压造成影响。本研究中,研究组术后的眼压水平为(13.10±1.20)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3±1.75)mmHg,主要是由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可使前房加深、虹膜后移,并加宽前房角,提升房水的排出功能,从而能有效降低眼压水平。而研究组术后矫正视力>0.5患者的比例为81.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81%,主要是由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具有角膜散光小、眼内干扰少等优点,加之完整的环形撕囊能有效保证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使术后炎症反应较轻,能有效减少瞳区纤维素性渗出。而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55%,主要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前房充满黏弹剂状态下切除小梁,能有效控制眼压,避免因眼压波动引起的角膜内皮损伤,加之手术切口较小,无需行二次手术,故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的眼压及使其术后的视力快速改善,能有效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国英.2种不同术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6(1):108.
[2]许行艳,孙建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J].微创医学,2013,26(3):325-327.
[3]庄靖玲.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13,23(12):1179-1181.
[4]王玉元.不同术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4(4):52-53.
[5]陈渝.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24例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3):3584-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