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白云初级中学322100
摘要:本文的分类教学是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文章主要从分类教学的利弊、作用,以及具体的实施,包括教师和学生,最后它开展带来的益处。
关键词:分类教学初步尝试
因为我们学校的校长是学术研究型校长,而且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学校的特殊性,我们的学生都是来之农民工的家庭,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原生态”,这就意味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正常教学很难开展,也意味着要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利益。自从去了上海、杭州一些有名的学校学习之后,使我们所有老师大开眼界,而且分类教学也是我们校长在2012年就提出来的,参观学习之后大家脑子中的思维构图就更明显了。那么到底什么是分类教学呢?作为服务于教学的它又有什么意义和好处呢?
一、“分类教学”的概念
分类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二、“分类教学”的优势
1.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相对整齐,教师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它使教师摆脱了兼顾各个层面时顾此失彼的尴尬和为难。
2.快班中,学生的强强联合强化了竞争意识,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有很强的危机感,更容易找到拼博的感觉。
3.集中了教师的优势兵力,实现了教师——学生的强强联合,提高了快班学生的发展水平。对于中考有实战意义。
4.在慢班中学生知道自己有多少能力,如虽你是慢班,但是老师教给你们的不会比快班少,有能力就追到快班去证明慢班并不是比快班差。反之如果自己差就会从快班到慢班而有人取代你的位置,其实快慢班没有差别待遇,某些时候快比慢还要多付出、多累些,分快慢也是一种教育和变相的激励。
三、“分类教学”的弊端
容易造成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平等的区别对待的方法,造成了对“低能儿童”的歧视,使他们的身心受害,而对“高能儿童”则给予特殊照顾,助长了他们自高自大的骄傲习气。同时,由于分层,使得学生之间的隔阂加深了,易造成校园矛盾,是一种不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由此,会使分层教学陷入了低谷。
四、“分类教学”的具体实施
1.学生方面的具体操作:(1)分班原则:无原则的公平。既然它有那么多的好处,我校首先在初一学生推广,先进行考试。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为了具有一定的地公平性,对所有学生要进行5次考试,计算他们的平均分,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5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暂称之为A、B、C、D.E教学组)。每个大组又有两个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同组之间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而且,这些组每过半年又要进行调整;调整也是5次考试,算出平均分,两次月考成绩,占50%;而后是三次考试也占50%,再进行重新排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组与祖之间有竞争性,可以大大提高每位同学的积极性。而且对于A组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压力,而对于其他几组又有上升的希望,而同样对于上升的学生则会加倍珍惜这种机会防止自己掉下去,而每组同学也有危机感。更应为有了这些具体的例子,一段时间后,原本因为分组有情绪的家长也变得支持了。所以在初始操作时一定要公平,这是能使我们这种分层能进行下去的最重要的保证。(2)学生的评价:不同试卷相同评价机制。
2.教师方面的具体操作。这种教学当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首先要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要很精准,不能随便照教材上,该降要降、该升就升。其次学生的情况要很了解,尤其是最后这组学生,学习和交流情感,可能是后者更重要。那么对教师的评价也很重要,A组的学生不愁没有老师上,可是其他几组就不一定了,尤其是D组,所以为了使所有老师都黏成一股绳,我们采用的是全组评价机制,什么意思呢?就是设定一个基数,整组老师捆绑,达到就是所有老师都有奖励,否则整组惩罚,那么大家就不会计较谁教哪个班了。而本人有幸担任分组教学的A组,A组学生与其他学生是不一样,在保证基本教学以后,如何拔高他们就成为首当其冲的一个关键点灵活他们的思维。
我们大家思来想去探索性学习就定为我第一期的重要的学习类型。而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指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围绕某个问题,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应用训练要有挑战性、相关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典型性。
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要注意学生个体的亲身体验,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切实经历和体验挫折与成功。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从价值的基础。即使有些探究,学生走了弯路,遭遇挫折和艰辛,甚至最终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老师直接给出解释,但学生仍能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不少东西。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和智力支持,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东西,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评价应该是开放多元的反馈过程。课程的评价绝不是单一的、封闭的,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动态过程,它除了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之外,更主要的是不断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可借鉴的资料,促进学生深入有效地探究下去。所以综合以上因素,那么规律题就变成了最好的选择、还有一些课外探究实践题、一些实验探究题、一些阅读研究,为了帮助同学们形成对规律题的意识,就一般都会每天做1到2道,你要天天准时分析。如果是与实际生活的有关,一定要学生回去问爸妈或者查阅资料,准备一定要认真,还是愿意给予一定的时间。对相关的内容还要进行定期定量测试。让学生成为小老师,不仅课上讲给同学听,而且要讲给老师听,我们觉得讲是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梳理,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老师,也都有自己的学生。
五、“分类教学”的实施成效
一年下来,我觉得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有很大进步,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我们取得的成绩。
以学生的心理成果:对于A组同学来讲一贯是优秀的,没有受什么挫折,以前班中这样的同学数目较少,对自己不具有威胁性,没有感到有压力,甚至有些同学一直没看到对手,所以容易骄傲自满。且心里较脆落,其实这种情况,对培养学生的眼界和谦虚的品格是很不利的,而且会限制学生能力的发展。而在这里,由于大家的水平相当,忽上忽下也很正常,也具有极大的竞争性,这对学生的平常心培养很有好处。而且相互之间讨论也十分热烈,由于教学中特别鼓励大家相互当小老师,对学生有自信心,这点,对于B、C、D这些组的同学特别有作用。
学生的学业成果,学生的学业成果也是非常明显,最简单的就可以请大家分享一组,开学初的入学成绩和期末成绩。大家也可以特别关注一下,期末的平均成绩,这个最能说明问题,所有学生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学有所成。有时候我觉得这种内心的感受比成绩更重要。
教师的教学成果,最大的体现就是,自己的选择题目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虽然工作量比以前有很大增加,但是大家并不觉得累,因为学生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就是最大的支持。由于,所授课班级的学生知识水平都差不多,对自己这一层次的学生有更深的认识,
而A组的老师在课堂内调控与随机应变的能力更是上了好几个台阶,因为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是开放的,灵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