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痛经36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推拿治疗痛经36例

雷涛

(洛阳市按摩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推拿进行选穴配穴治疗痛经;结果:36例经1~3疗程,治愈21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推拿治疗痛经疗程简单,患者容易接受、无副作用,笔者认为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痛经一症,系由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受阻;或因素体不足,胞宫失于濡养,导致经期或经行前后呈周期性小腹疼痛的月经病。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推拿与针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6例患者均为医院门诊病人,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32岁(平均24.5岁);病程6个月至3年(平均1.5年);经中医辨证后属气滞血瘀者12例,寒湿凝滞者19例,气血虚弱者2例,肝肾虚损者3例。全部病例都有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成周期性发作的临床表现。疼痛症状持续时间最短1天,最长三天。36例患者均经B超检查盆腔无器质性改变。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

1.3辩证分型

基本症状: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疼痛,历时数小时乃至3天,也可涉及全腹或腰骶,或外阴及肛门坠痛。分为四型:一为气滞血瘀:每于经前或经期中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时疼痛减轻,舌质黯脉沉弦。二为寒湿凝滞: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色黯黑有块,或畏冷身痛,舌苔白腻,脉沉紧。三为气血虚弱:经后或经期小腹部隐隐作痛,按之痛减,经色淡质清稀,神疲乏力那少便溏,舌淡苔薄,脉虚细。四为肝肾虚损:经后小腹绵绵作痛,腰部痠胀,量少、质稀,或有耳鸣、头晕,小腹空坠不温,潮热颧红,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

2.治疗

2.1治疗原则

以通调气血,温养冲任为主,另分四型治疗。其一,气滞血瘀: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其二,寒湿凝滞:温经散寒、祛湿止痛;其三,气血虚弱:养气养血,补血止痛;其四,肝肾虚损:益肝养肾,填精补血。

2.2推拿治疗方法

操作部位:腹部、下肢部、腰背部。取穴:气海、天枢、气冲、血海、三阴、肾俞、八髎。主要手法:双掌推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搓法、揉法、按法、拨法、理法、拿法、叩击法、滚法、擦法操作方法:腹部—患者仰卧,医者立于患者右侧。腹部推法:双手掌从腹中线向两侧分推三到五遍;用双手掌以气海穴为中心做环状推五到八遍。双掌摩搓腹部法:单掌摩气海穴,;双掌左右搓小腹两侧,均以温热为度。腹部揉法:腹部放松,双掌重叠扣揉神阙1-2分钟,空拳滚揉腹部。拨压冲脉法:以脐下为主,两手拇指分别拨动左右冲脉路线,以酸痛为度,然后沿冲脉路线做双拇指交替按压三到五遍。取穴放热法:双拇指压放天枢穴,掌根压放气冲穴,两穴各1分钟,以得热为度。下肢部—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在患者大腿部前外侧做五指拿、双手重叠揉,拇指拨压小腿内侧足三阴经,空拳叩击下肢,最后揉压血海、三阴交各半分钟。腰背部—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于右侧。用滚法在腰部脊柱两旁及骶部治疗,时间约4~5分钟,然后用一指禅推法和擦法在肾俞、八髎操作,以透热为度。

2.3辨证加减

气滞血瘀者加揉肝俞、膈俞,拿血海;寒湿凝滞者直擦背部督脉,横擦肾俞、命门,已有热感为度;气血虚弱者摩腹时加揉中脘,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肝肾虚损者按揉照海、太溪、肝俞、肾俞、涌泉等穴,每穴约半分钟。

2.4治疗疗程

推拿与治疗本病均为经前一周治疗两到三次,每次30分钟,以后每月在月经前一周到两周,治疗两到三次,连续治疗三个月,六至九次为一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无效:疼痛未见改善。

3.2治疗结果

36例经1~3疗程,治愈21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由此说明,推拿治疗痛经是有效的,且疗效明显。

4.典型病例

许某,女,30岁,保险销售员,月经来潮伴腹痛2年余。15岁初潮,现30~32天一潮,每次3~5天。病史:两年前的一次月经期间,因受过冷风、口饮凉饮料而落下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其间用西药、中药等治疗,但效果不佳,每次月经来潮第1~2天小腹冷痛,连及腰背,痛甚时恶心欲吐,出冷汗,需服止痛片方能稍微缓解。经行量少,色黯有血块。舌苔薄白,脉弦紧。辨证属寒湿凝滞,瘀阻胞宫。用推拿治疗,第1个疗程即疼痛减轻,至第3个疗程已行经正常。因担心疗效不稳定,要求继续治疗,以上述方法加减穴位又治疗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患者行经已无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5.讨论

5.1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有关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诸病源候论》则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二脉者引起经期腹痛。

中医学认为痛经发病由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并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2]。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在此期间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如情志失调、受寒饮冷、冒雨涉水等,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胞宫气血通行不畅,“不通则痛”;或由脾胃素虚、肝肾不足、久病体虚等,以致气血虚弱,行经后精血更虚,使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

5.2西医发病机理

现代医学认为痛经是由多种原因和因素所致,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两大类[3]。经过妇科临床检查未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或功能性痛经。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有明显病变,多见于已婚或已育妇女。推拿治疗痛经主要以原发性痛经为主,而对继发性痛经治疗很少,这类痛经在临床上因为其发病因素复杂,治疗中涉及问题多所以被排除掉不在推拿的治疗讨论范围。

5.3治疗原理

推拿治疗本病应先辩虚实,实证因通则不痛的原理,应以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为主;而虚症因不荣则痛,当以补肝肾、益气血、调冲任为主,故据此结合手法特性配合穴位归经,制定推拿处方。在整个推拿的基本手法操作中,摩法、搓法有温热散寒作用;揉、拨、滚等手法,能起到活血化淤作用;压穴放热手法,有温经通络之功效。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治疗原则的需要,根据气滞血瘀者应施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治则,因此便选了善调气的气海、肝俞等穴,擅调一切血瘀病的膈俞穴来达到活血祛瘀止痛的目的;而手法上多用了搓摩理顺等手法以达到调理气机畅通气血的作用。寒湿凝滞者则应施以散寒利湿,温通血脉的治则,因而选择了总督一身之阳气的督脉和肾俞、命门穴来达到通阳散寒的作用,配合温经散寒的擦摩腰骶等手法。又选取点按血海、三阴交来活血止痛,事实证明确实达到了满意的功效。而对气血虚弱和肝肾亏虚的痛经穴位上则多选取了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以赔补气血健脾养胃来生化气血调理冲任,对于肝肾不足则重点选取照海、太溪、肝俞、肾俞、涌泉来补益肝肾填精止痛,因为这两型同属虚症并且都是以气血亏虚、精血不容而痛所以都多用了直擦督脉,横擦肾俞命门来赔补精血温养肝肾以达到其治疗目的。

6.结语

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一般经过三个月经周期的治疗,疗效可达90%以上,而对继发性痛经疗效很不理想,故推拿治疗中一般不涉及此类。推拿治疗痛经疗程简单,患者容易接受、无副作用,笔者认为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134-137

[3]赵商勋.针灸治疗痛经的选穴与机理研究现状.针灸临床杂志20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