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肾内科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对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并发症护理及院外健康教育指导。[结果]30例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减轻,均好转康复出院。其中4例出现狼疮肾炎,3例出现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经过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后,均明显好转,另外23例病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82-0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病程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有内脏(肾、中枢神经)损害者预后较差。SLE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07%-0.10%,以女性多见,尤其是20岁-40岁的育龄妇女,其病因与遗传、环境因素(紫外线、药物、化学试剂等)、雌激素等多种因素有关[1]。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共收治30例SLE病人,经过临床针对治疗并结合多项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SLE病人30例,女26例,男4例;年龄16岁-52岁(30.0岁±3.2岁);发病时间26天至8年;临床表现:发热(以低、中度热常见)7例,皮疹(包括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盘状红斑、面部及躯干皮疹等)3例,关节病变(以关节痛为常见症状)例,肾脏病变6例,神经系统病变5例,消化系统损害9例。
2.护理
2.1病情观察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增加肾血流量和尿量,改善肾功能,减少血尿、蛋白尿。对症状严重者,嘱卧床休息4~6周,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有无急性肾衰竭、心力衰竭、意识模糊、定向障碍、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待水肿消退、肉眼血尿消失、血压平稳、尿常规及其他检查基本正常后,方可逐渐增加活动量。病情稳定后可做一些轻体力活动,避免劳累和剧烈活动,坚持1~2年,待完全康复后才能恢复正常的体力活动[2]。向家属交代必须留陪伴一人,加强巡视和交接班。
2.2心理护理
疾病本身或服用激素可引起体态容貌改变、不能生育等,使患者情绪低落、焦虑、忧郁、气愤、思想负担过重,对生活失去信心,拒绝治疗。告诉患者药物的反应是可逆的,医护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护士及家人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让患者感到社会的温暖和周围的人的爱心,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相同疾病的患者住院,尽可能安排同类患者在同一病房,让已取得成效的患者给心理负担重的患者现身讲解。
2.3用药护理
向患者讲解治疗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治疗方案。让患者及家属有一定的了解,便于配合治疗。督促患者坚持、定时、正确用药。使用糖皮质激素,病情控制后可采取每日或隔日上午7~8时服药,以减少药物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且采取逐量减药韵方法,以免引起“反跳”现象[3]。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忌用青霉素、链霉素、心得安、异烟井、利福平、避孕药等。观察药物的副反应。如体重、血压、血糖、尿量、尿色、有无胃肠道反应等。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停药、减量、加量。
2.4皮肤护理
(1).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皮肤,禁止日光浴。夏日外出面部可涂氯喹冷霜,需穿长袖长裤,用防紫外线伞、太阳帽、太阳镜等,以免引起光过敏,使皮疹加重。(2).做好口腔护理,可用4%苏打水漱口以预防霉菌感染,已有口腔霉菌感染可口含制霉菌素50万单位一日3次。(3).对指、趾、鼻尖、耳垂等部位广泛小动脉炎合并雷诺现象者,应注意保暖,以免肢体末梢冻伤或坏死[4]。
2.5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护士长每日带领护士查房,评估皮肤情况,与医生共同协商治疗方案,制定护理措施。由!名高年资的护士负责该患者的护理记录,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请家属配合。为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机会,病房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3结果
入院后经临床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全部30例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减轻,均好转康复出院。其中4例出现狼疮肾炎,3例出现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经过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后,均明显好转,另外23例病人无并发症发生,总有效率为100%.
4小结
LN患者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不相一致,大部分患者及家属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对疾病的认识及治疗不够重视,主观认为该疾病对躯体危害不大,治疗很随意、不规范。针对以上情况护理人员通过对30例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特点、治疗原则纠正其错误的认识,并对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沟通交流、用药指导、电话随访等科学全面的护理措施,督促协助患者规范、全程的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丛性,促进了疾病的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达到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56-865.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82—289.
[3]杜鹃.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方法[J].内蒙古中医药,2011,21:167.
[4]崔丽琴,张向东.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J].现代护理,2008,5(8):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