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凤(江西省井冈山经贸学校江西吉安331600)
传统的惯性认识是:数学教育就是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考试考知识,这是天经地义的常识。尽管我们在理论上谈“创新”与“实践能力”,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人们看重的仍然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因为这关系到考试成绩优异与否。一提到数学教育,人们关注的是学生学到知识的多少、学业成绩如何,至于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价值、地位都被无情地忽略了,学生更多体验到的是数学学习的苦涩和知识的深奥。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深信“勤学苦练是100分的榨油机”,而对学生是否享有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是否把数学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对数学奇境的探索和渴望,则从来没有为孩子想过。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人以渔”?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理论上我们似乎明白了,可是做起来却是另一回事情。建立自主式的学习方式比获取知识更重要,我们是否对这个新观念有了充分的认识?只有在自主式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体验到教学奇境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观和神奇,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策略解决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乐于探索数学的“绿洲”。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构建自主式学习方式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数学课堂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如果我们对某种认识活动产生了兴趣,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内驱力,进而成为支配行为寻求满足的力量。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乐意学习、积极探究,并表现出高度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老师在教学应用题时,要围绕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利用学生身边的情境进行编题,使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知识系统有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去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探求解题方法的兴趣,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欢乐中再产生兴趣,推动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课伊始,趣即生;课进行,趣更浓;课虽终,趣犹存”,使每个学生始终保持自主学习的积极状态。
二、提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发展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新教材在提供现实背景、创设数学情境后,一般不给学生现成的数学结论或模型,而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留给学生尝试、讨论、发展和充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不是教师根据教科书来替孩子搭模型,而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提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从而使学生在重新建构的活动过程中萌发创新意识,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启蒙。在教学中放手让孩子大胆尝试、求异、求新,敢于提出问题,是小学生数学创新教育的必由之路,而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质疑等探索活动,从而亲自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神奇的奥秘。
三、多种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求异、求佳
笛卡尔说:“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探索。”他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授之以渔”,终生受用。今天我们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重新认识数学,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认识教师,我们就不能悟到新教材的真谛,就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不能正确回答学生为什么学数学和学生怎样学数学。记得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画羊桃”,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画羊桃。因此每个学生画出来的羊桃形状各异。数学也是如此。数学是一个客观存在,但是还不等于学生认知方式是千篇一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正如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但是人类的肤色、语言、民族、生活方式却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因此人们认识世界也必然是多样化、个性化,更不要说每个学生的认识方式和水平了。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以此建立我们数学的教学观念和策略。
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学习方式,他们对大自然、对自身都有许多“为什么“和“怎么办”,并渴望通过自己的探寻找到答案。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教学良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地探究,给学生多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作为具有现代意识的教师,会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凡是学生能探究得到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因此,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索空间,大胆地创新,改变“教教材”的思想,树立“用教材教”的全新理念。可见,不限于书本,走出课堂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和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