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华
(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9-0000-01
摘要:日语会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今企业对日语人才强调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给传统的商务日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日语专业教学应该注重会话课的改革。本文通过分析导致高校日语会话教学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当前加强日语会话教学、提高学生日语口语运用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日语教学日语会话能力
入世后,日资企业对华投资力度加大,人才市场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企业对日语人才强调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高校传统的商务日语教学往往是较单一的语言文字教学,显然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会话课更应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于等级资格证的热衷往往直接影响到教师对于会话课的态度,导致这门课程形同虚设。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导致高校日语会话教学问题的原因,并就这些问题提出进行了对策思考。
一、日语会话课现状分析
(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并不是能动主体。在我国日语会话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常见模式是:按照课程进度,使用固定教材上设置的情景,找出关键句型,学生进行机械练习和话用练习。在整个课堂上,学生始终是按照一种固有思维模式进行练习,根本谈不上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日语会话教材老套,词语陈旧,场景过于简单。以我校一直使用的教材为例,此书设置的场景不仅呆板老套,过于简单,且其后的练习也多是仅替换个别单词,学生根本无须思考,将所给单词替换即可。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学生学习日语会话的积极性不高。目前的日语会话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由于受到能力等级考试的影响,学生以拿到资格证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日语教育工作,还是围绕着国家日语等级考试和日语能力考试心来进行安排,部分学校甚至喊出了不通过日语能力一级考试不能毕业的口号。另一种是部分学生刚开始虽然有交际意图,也大胆地说了,但因基础较差、发音不准,难以被人听懂,久而久之就丧失了信心,最终也对口语产生了厌倦。
(四)授课形式枯燥乏味。纵观现今日语会话课授课形式,不外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示范,学生跟读;老师引导,学生练习几种方式,整堂课没有任何新意,学生在还没上课之前就知道了自己要说什么,没有新鲜感。
二、导致日语会话课诸多问题的原因
(一)在现今教育结构中不重视日语会话课。目前,在许多学校的日语教学的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学校的听力课和会话课基本是从2年级才开始安排的,并且至3年级为止(或者只在1,2年级开设听力和会话)听力和会话课基本还是只安排每周1次,到了4年级,基本就不再安排。然而,精读,语法等课程却牢牢占据了l至4年级课程的中心位置。通过与英语教育结构比较可以发现,现有的日语教育结构,基本和我国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传统英语教育的结构极为相似。这种教育结构之下,所产生的后果就是,由于注重书面语和语法,忽视口语及听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只会写,会读,不会说,目前的日语教育,正是重蹈90年代之前传统英语教育的覆辙。
(二)教育目的偏向于日语能力等级证书。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日语教育工作,还是围绕着国家日语等级考试和日语能力考试为中心来进行安排,一些身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想在毕业的时候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分一杯羹,就必须拿得与本科学生一样含金量的等级证书。在这个前提之下,自然而然地就从比较容易的,通过强化训练就能得分的“文字词汇”,“读解和文法”等方面人手,而放弃了难度较高的,不是几次强化训练就能达成的“听力”和“口语”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听力,会话练习时间的不足,使学生综合能力大为滞后,其最终结果就是出现前文中所提到的“高分低能”的学生。
(三)教材选择的制约。目前高校的日语会话课程的内容从课型上相当于日语专业的精读课,一般为语法和阅读。多数学校没有为学生选购口语课教材,也没有为学生选编口语训练材料,有部分院校为学生配发了一些口语教材或资料,但是在课堂上基本不用。这样,大部分学生的口语教学和训练处于一种缺失状态。
(四)课外练习少。要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达到较高的水平,光靠课堂练习还是有局限性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也不能放松练习。可是学生如果单独进行课外练习,没有老师的辅导,连说的是对还是错都不知道,这也是学生课外练习少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教师没有很好地组织、协调和督促,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掌握各种口语训练的实操与方法。
三、提高学生日语会话能力的对策
(一)学校方面:1.改变目前的教育结构。我们必须对目前的日语教育结构积极地进行改革。改变现在的以精读课程为中心的做法。可以考虑从听力,会话起步,然后在听,说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语法,让主要语法在听力和会话中不断重现,使学生融会贯通后,最终升华到高水平的写作。因此,我们应该适当加重听力课和会话课所占的比例,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每周两次,到大三减少为周一次。使会话课在课程设置上占相当的比重,自然会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2.提倡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增加课外训练课程。放弃以考证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转向以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能力为主的教育目的。我们应该增加课外训练课程,比如鼓励学生参加日语角,号召同学们开展随时随地说日语活动,提倡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积极参加学院每学期组织的各类日语口语大赛,通过竞争,锻炼自我,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等。
(二)教师方面:1.正确看待会话课。很多人说:“所谓会话课,就是用日语说话,只要是日语教师,谁都可以教。”其实并非如此简单。会话的主题、目的、内容、场面等情况千差万别,教师不可能把这些情况都想的到。另外,就算是同样的内容,根据对方的地位,性别,年龄以及跟说话人之间关系远近的不同,会话的内容上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还有,由于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哪些话在国内可以说,在日语当中就得小心谨慎的说,都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明白的,都应该是会话课上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正确的对待会话课,不要把它看成是单纯的精度课的辅助课程,而应当从实际生活出发,多设计一些生动的情景;2.提高会话课中对“教”的理解。什么是教呢?就是在会话课的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是“要翘开学生的嘴,使之开口说…’尽可能多的给学习者说的机会。但是,在实践中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矛盾:一方面随意的无节制的让学生说,会使得课堂不像课堂,大家各说各的,不利于教师的管理;另一方面教师单方面填鸭式的教学会削弱会话课的实践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大连外国语学院姜春枝副教授的方法很好,在时间上将教师讲授的时间压缩到最底线;在内谷上,教师应将教学内容确定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技巧、口语会话中特有的东西以及中日文化差别在口语中的具体体现。
总之,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把日语会话课当作精读课的补充的教学方法,重视日语口语教学,加大课外训练的比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找出一条日语会话教学的新路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教学质量和水平,使我们的日语会话教学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努力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日语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可臻.考级应与学位和毕业脱钩.上海新闻晚报.2005年8月3日[N].
[2]江新兴.关于大学日语教学改革的思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J].
[3]黄晓娟.谈大学日语教学中学生运用能力培养.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年1月[J].
[4]郑荣成.短期外语强化教学论集《第三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04年3月[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