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系统化饮食护理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系统化饮食护理的应用

罗若文

金华市第五医院321000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系统化饮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4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饮食护理、系统化饮食护理,每组患者23例。对比两组患者进食情况。结果:观察组未发生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系统化饮食护理,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系统化饮食护理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伴不同程度的吞咽肌群不协调,进食期间容易出现呛咳、误吸,伴脱水、营养不良并发症,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1]。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吞咽功能评估及训练,制定科学规范的饮食计划,给予必要足够的营养支持,对患者疾病康复有积极促进意义。系统化饮食护理是针对患者整体情况,提出全面、系统的饮食护理措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营养支持,改善预后。笔者就根据此研究报道,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行系统化饮食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患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2]中脑卒中诊断标准;意识清楚,对研究知情同意;无其他原因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35-70岁,平均(51.96±6.84)岁;轻度吞咽困难者14例,中度吞咽困难者9例;观察组23例,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34-68岁,平均(52.02±7.12)岁;轻度吞咽困难者13例,中度吞咽困难者1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吞咽程度,选择清淡、易消化、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食物,以普食、半流食食物及流质食物。

观察组系统化饮食护理。

1.21吞咽功能评估。采取洼田俊夫饮水测试[3],患者端坐位,饮用温开水30mL,分为1-5级,1级:一次性顺利饮下温水;2级:分两次服用,无呛咳;3级:一次性饮下,有呛咳;4级:两次饮用,有呛咳;5级:无法饮用,频繁呛咳。2-3级者经口摄食,4级者部分经口摄食。并询问患者既往吞咽、饮食情况,检查口腔、舌、软腭、咽喉等功能。

1.22进食原则。对饮水测试3级以上者,运用吞糊测试,从稠到稀原则,取凝固粉加入100mL水中搅拌均匀,在10min内喂食完成。期间检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观察有无噎塞、清喉咙、垂涎、漏水、咳嗽、吞咽延迟、鼻反流、呼吸不适症状,确定患者吞咽情况,选择免骨餐、正常餐、全糊餐及糊状液体。

1.23饮食方式。卧床者取躯干仰卧位,头部前屈位,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护士位于健侧,使食物向舌部运送;对可下床活动者,取坐位,头部前屈。喂食过程中,先从3-4mL进行喂食,逐渐增加至10-15mL。进食速度不宜过快,一般维持在30min。饭后清洁口腔,在直坐1h后再行躺下。对鼻饲者,鼻饲温度在38-40℃,一次鼻饲量应少于200mL,减慢鼻饲速度。

1.24饮食训练。自制薄荷冰棒进行口腔冷刺激,随后口含热水交替训练。根据患者吞咽情况,采取声门上吞咽、超声门上吞咽、门德尔松法及用力吞咽训练。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有无误吸、吸入性肺炎、窒息等症状;评价患者吞咽功能情况,显效:患者吞咽功能分级较护理前提高2级,或恢复正常;有效:吞咽功能分级较护理前提高1级;无效:吞咽功能无变化[3]。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数据行x2检验;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进食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未出现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对照组有2例误吸,2例吸入性肺炎,2例营养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2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92,P=0.029)。

2.2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98,P=0.019)。

3讨论

3.1系统化饮食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吞咽功能

脑卒中患者一旦发病,多数患者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吞咽困难是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78%。一般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相应护理干预后,有90%患者在14d内吞咽功能恢复,8%患者在6个月后依然存在吞咽困难症状[4-5]。系统化饮食护理中,先评估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程度,根据患者饮食状况,选择合适性质的食物及进食体位;针对患者口腔、舌部的运动功能,行摄食训练,能促使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系统化饮食护理的实施,规范护理人员的喂食方法,注重饮食细节,使患者能安全进食,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3.2系统化饮食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进食安全性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取系统化饮食护理,多次反复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必要的饮食计划,并对患者及家属行有效的饮食宣教。进食期间,注意患者体征变化,遵循科学的饮食原则,改善食物状态、食物体积,能提高患者进食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未发生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系统化饮食护理干预,适当调整患者饮食结构,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能减少误吸、吸入性肺炎、窒息等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系统化饮食护理,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楼巍敏,邢欢,林坚.饮食干预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对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6,15(5):413-415.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3]杨峰,李坤颖,王茉莉,等.自制薄荷冰棒冷热交替刺激辅助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J].护理学杂志,2016,31(15):73-75.

[4]朱颖.脑卒中不同程度吞咽障碍的系统化饮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4):126-127.

[5]罗超敏.预见性吞咽功能评估及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12):169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