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升降失衡论治慢性胃炎举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从升降失衡论治慢性胃炎举隅

刘瑞华

刘瑞华(鄂尔多斯市监督所017000)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362-01

慢性胃炎是消化道常见疾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脾胃气机升降失衡为其主要病机,笔者以调治脾胃气机升降平衡为主要治则,治疗多种胃病,疗效卓著,现将临床经验、作一介绍。

一、返流性胃炎—食道炎(脾胃阳虚,寒湿阻滞型)

患者,男,50岁,2004年10月6日诊。患反流性胃炎—食道炎6年。近3月因夫妻不和,情绪激剧变化,诱发出现胃脘痞满,胀气,胸骨后烧灼感及疼痛反复发作,食后加重。入夜尤甚,伴时有烧心,四肢不温、暧气不舒,面色苍白,乏力,舌淡,苔白微腻,脉沉细迟。前医曾用疏肝和胃之法冶疗1月余,收效甚微。邀余诊冶。笔者舍症从苔、脉,伴四肢不温,乏力为主症出发,辩证分析为“脾胃阳虚,寒湿阻滞型”“慢性胃炎”。以平胃散合旋复代赭汤少佐附子、荷叶、熟地。处方:苍术9g、陈皮5g、厚朴10g、炙草5g、旋复花10g、代赭石15g、半夏10g、黄莲2g、吴芋12g、附子5g、荷叶15g、熟地9g。守方服用14剂,诸症悉除。

按:本例患者前医认为病因为精神刺激,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脾失调所致,遂用疏肝和胃之剂久治不愈。笔者舍其返流性胃炎—食道炎多为“肝胃郁热”所致这一证型,而应知常达变,从四肢不温,乏力,舌、苔、脉出发。辩证为“脾胃阳虚,寒湿阻滞”所致。用平胃散少佐荷叶、附子,温阳化湿,补脾阳以升脾气,而旋复花代赭汤少佐熟地,滋胃阴以降胃气。脾气升以赖脾阳鼓动,胃气降以赖胃阴滋养。脾为阴体而抱阳气,胃为阳体而含阴精,阳动则升,阴静则降。使脾胃升降有衡,说明了补脾阳与滋胃阴,才能使脾胃气机通畅,但升脾阳不宜过于温燥,滋胃阴宜清淡不宜重用滋腻。体现了“忌刚用柔”的治法。

二、浅表性糜烂性胃炎(肝郁脾虚型)

患者,男,35岁,工人。2003年2月16日诊。上腹胀满,隐痛反复发作3年,近因情志不遂而胀痛加剧。刻诊:胃脘胀痛连胁,泛酸、暧气、纳差、乏力、舌谈、苔微腻,脉弦缓。胃镜示:“慢性浅表性糜烂性胃炎”,HP(+)。证属肝郁脾虚,治宜调中升降,舒郁和胃。方药:党参10g、柴胡10g、白勺15g、黄芪15g、云苓15g、白术10g、枳壳10g、香附10g、柴胡10g、桔梗8g、当归10g、吴芋10g、黄连3g、甘草3g、砂仁5g、此方调治1个月余,诸证消失,临床告愈。随访1年末复发。

按:脾胃居中州,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升胃降,翰旋上下,则枢机畅达,人体气机功能生生不息。病在胃腑,痛在胃脘,实与肝脾关系密切,木郁克土,土虚木侮,脾升胃降受损,气机失衡壅滞,不通则痛。治疗当以以调畅气机,培补脾胃。方中柴胡、桔梗、积壳、畅达肝气,宣降肺气,宣上畅中以舒展脾胃气机,速解中洲之困顿,使气机通调,胃气通降:白术、党参、白芍、甘草、当归,培补脾胃,养血生新,改善循环,促进胃粘膜修复,恢复受纳、运化功能。黄连、吴芋、辛开苦降,舒肝解郁,降逆止呕,且黄连对HP有较强的抑杀作用。诸药合用,疏理调达,畅调气面,健脾和胃,纳运正常。

三、疣状胃炎(肝胃气滞、痰瘀阻滞型)

患者,男,54岁,农民。2004年1月11月诊。胃脘刺痛反复发作5余年,曾2次作胃镜提示:“窦部疣状胃炎伴陈旧性出血”,刻诊:胃脘刺痛,痛有定处,且伴烧心,呕酸、暧气、时吐涎沫、胸闷叹息,时有黑便。舌质暗红,苔腻,脉弦滑。证属肝胃气滞、痰瘀阻滞型“胃脘痛”。治以疏调肝木,以调整脾胃气机升降。方用四磨饮,合半夏厚朴汤、失笑散、左金丸加减,共调治2月余,诸症消失,时至今日未见复发。

按: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主疏泄,肝木疏泄、胃气下降,肝郁气滞,木郁土壅,脾胃升降失衡,壅阻中焦,久郁痰瘀互结,中焦阻塞,气血凝滞。故胃脘刺痛。采用四小方合用,开郁理气,通调气机,升降有序,气顺痰瘀自消,胃腑通降,脾健纳运。

四、胃炎并食管炎(胆胃胃瘀热型胆汁反流性)

患者,冯×,男,46岁,于2004年2月11日诊:胃脘伴食道灼热疼痛4年,曾3次胃镜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食道炎”刻诊:胃脘食道下段灼痛,下午或夜间空腹加剧,口干,心烦热,便干结。舌暗、苔燥,脉弦数。辩证为“胆胃瘀热型胃脘痛”治宜清胆和胃降逆之法:方药:柴胡10g、黄芩10g、清伴夏10g、竹茹10g、郁金10g、香附10g、大腹皮10g、陈皮10g、积壳10g、酒军5g、九香虫10g、灵脂10g、上方共服用20余剂,自觉症状消失。

按:脾随肝升,胃随胆降,邪热袭胆,胆失泄降,胃气受阻,失其通降,致胆胃不和,清不能升,浊不能降,久壅郁热伤及血络,内阻胆胃。方中以柴、芩、竹茹、清胆和胃为主,枳壳、酒军理气降浊为辅,使胆胃泄降,肝脾平调,升降有衡。胃病自除。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是以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病理变化的疾病。根据胃粘膜的组织学改变,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肥厚性、胆汁反流性、疣状胃炎等,临床以上腹、中脘、疼痛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本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其发病与情志佛郁,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胃不和。嗜食辛辣,长期饮酒,过食生冷,饮食失节,损伤脾胃等有关,综观病机多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衡为主要矛盾,故在临床中应注意流畅气机,气贵流通,方可脾胃气机升降平衡,还应注重辩正求因,施治用药,善加调养,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