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数学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数学教学质量

翟钊

翟钊

摘要: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作为学生最直接的接触者,教师是素质教育实施的第一实践者,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和希望就在教师。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数学教学质量

一、把握好教学“四度”,注重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教学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之“度”,提高教学效益呢?

1.吃透教学大纲,挖掘教材深度

素质化的课程教材必须要以素质化的课堂教学来实施,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吃透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明确大纲所规定的素质要求,确立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教育目标,为实施素质化的课堂教学明确方向。同时挖掘教材的深度是充分发挥教材作用的必要措施,是完成素质化的课堂教学任务,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内容,弄清知识体系和教材结构,并深刻挖掘教材,切实把握重点难点。还应掌握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把握好挖掘深度的分寸,做到深浅适宜、恰到好处,让学生感到津津有味,乐学好学,能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

2.确立主体原则,扩大学生广度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诸方面素质的教育,因而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使每一个学生的诸方面素质主动、全面、生动、和谐、充分的发展,体现回归主体、发展主体的素质教育目标,为学而教,为育人而教。可以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是区别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从目前情况看,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现象的确不多,但课堂上教师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课堂上大多数学生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师生活动脱节,这样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从而无法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目标。如何扩大学生参与的广度,除了在思想认识上要切实转轨外,还应重视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各类学生,因人而异,提出有层次、有针对性的问题,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因材施教,使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才是课堂教学的终级目标。

3.重视能力培养,把握训练密度

课堂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讲练结合则是必须遵循的重要法则,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课堂训练则是培养学生运算、思维等诸方面能力,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有效手段。重讲轻练,重输轻导,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器”的教学,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是完全行不通的;但强调大量重复机械的练习,忽略能力培养,把学生看作“运算器”,搞题海战役,也是完全错误的。因而在教学中应把握好训练的密度,精选一定的内容好、方法当、有质量、有价值的习题,根据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有利于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原则,适度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以此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还应重视知识性相结合,选取或编置一些新颖有趣、应用性强、外延丰富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练习,强调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造能力。培养创造能力是素质化课堂教学的核心。

4.体现艺术魅力,增强艺术力度

素质教育除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身体等方面的素质,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欣赏美、感知美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强课堂艺术的力度,充分利用艺术的感染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正如一本好的电视剧会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一样,一堂好课,也会使人受到美的感染、美的熏陶,一个教师一手字迹工整、脉络清楚的板书,一副亲切自然、声情并茂的教态、一口干练流畅、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个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例子等,都会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同时,教师新奇的新课引入,自然的过渡,恰到好处的点拔、启发、提问,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也会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得到美的感知,使他们在乐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培养审美能力。

二、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素质,要端正教育思想,树立适应新形势的教育观念

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的新形势下,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教师必须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培养学生使之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协调统一,一时一事地促使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这是正确教学观的内涵之所在。新的学生观,必须承认:一个正常的儿童,均具有独立的个性品质和一定的认识水平、思维水平及情感素养。评价一个学生的素质高低,应全面权衡,从个人品质、意志、习惯至认知能力、智能发展等。转变三观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树立三观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思想行为转变发展的过程。也只有从思想上根本转变过来,才能顺利地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1)精心设计,诱发兴趣

①精心设问,诱发兴趣。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使问题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②观察比较,诱发兴趣。在教学中引发学生观察比较,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联想,以获取新知,从而诱发学习兴趣。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在学生建立了“同样多”概念的基础上,已知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条件下,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教师问:谁的只数多?白兔的只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就是求什么?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明确从白兔的只数里减掉跟黑兔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就表示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通过这样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主动参与,激发兴趣

①重视讨论,激发兴趣。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是群体与个体活动的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抓住时机,组织讨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互相启发,开阔了思路,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思维更灵活、更广阔了。

②直观操作,激发兴趣。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分别剪出任意大小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让学生量一量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算一算三个角和是多少度。通过量、算,学生初步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个性质。此时,学生急于想证实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教师要把握这一最佳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用学具操作;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剪、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无论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如何变化,其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

③鼓励质疑,激发兴趣。“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教会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课堂练习,培养兴趣

在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题型新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如设计一些改变问题与条件的练习;一题多变的练习;搭配与选择的练习;编题练习;对比练习;竞赛性练习等。这些练习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立足现实,为培养高素质的二十一世纪人材而努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十六中学

邮政编码:01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