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瓦提?绕线杜曼?吐鲁木汗(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8332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诊断为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30例研究组和30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手术复位内固定,对照组接受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对两组患者随访18月,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及术后肘内翻发生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肘内翻发生率分别为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肱骨髁上骨折发生后应选择手术复位内固定,以提高治疗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169-02
肱骨下端前后扁而内外宽,肱骨髁处为松质骨和皮质骨交界处,前面冠状窝与后部鹰嘴窝之间连接薄弱,为解剖学上的应力薄弱点,因此发生肘外伤时多导致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以儿童最多见,好发于5~12岁这个年龄段,若治疗不当术后易发生肘内翻、骨化肌炎、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外观。因此我们拟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诊断为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的疗效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诊断为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其中Gartland分型为17例I型、30例II型与13例III型,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30例研究组和30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手术复位内固定,对照组接受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研究组男性17人,女性13人;对照组男性15人,女性15人;两组人员性别,年龄,Gartland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入选标准:(1)年龄小于10周岁,入院后临床资料完整。(2)损伤时间小于3天。
1.3排除标准:(1)合并同侧前臂多发骨折。(2)有神经损伤症状者。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根据X线,分清骨折类型,不予麻醉,手法复位:①患肢外展,前臂旋后位,屈肘30°~50°,行牵引。②双手4指握骨折近端,拇指向侧方推挤。矫正尺偏或桡偏移位。③术前如为尺偏移位则使前臂旋前,术前如为桡偏移位则使前臂旋后。④用双手4指紧扣骨折近端向后拉,两拇指顶住尺骨鹰嘴用力向前推,另一医生屈曲患儿肘关节80°~90°。手法复位后曲肘、石膏固定,4周后拆除石膏。
1.4.2研究组: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清创,肘后正中切口,显露骨折断端。选用克氏针2~3根,分别向内外上髁交叉固定远端,交叉穿至对侧骨皮质,拍摄肘关节正侧位片,满意后,逐层关闭切口。肘关节功能位石膏外固定。4周后去除克氏针及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
1.5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随访18月,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及术后肘内翻发生率。疗效标准参照文献标准[1],治疗疗效分为:优、良、一般。优:丢失携带角和丢失伸屈功能介于0~5°之间;良:丢失携带角和丢失伸屈功能介于6~10°之间;一般:丢失携带角和丢失伸屈功能在10°以上。治疗有效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分析方法将资料录入Econometrics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_)±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有效率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研究组和对照组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肘内翻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肘内翻发生率分别为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手术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研究认为在没有神经、血管损伤时,应该选择手法复位。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患者有很高的比例发生肘内翻,手法复位法中不能完全解决两断端向尺侧的成角倾向和远断端向下移位的趋势,而且易损伤神经和血管。此外影响肘内翻的原因还有骨折远端内翻性倾斜、尺侧骨皮质的压挤。还有研究[2]指出GartlandⅢ型骨折患者由于无骨皮质接触,骨膜存在剥离颗粒,复位相当困难,即使手法复位也很难保持复位的位置。相对于手法复位,手术复位时可以清理淤血肿块,将骨折断端暴露清楚,使骨折断端获得解剖复位,在穿针时能够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的发生,防止骨折断端发生滑脱和再移位。我们查阅文献发现手术复位的适应症主要有:①多次复位不良者。②神经、血管损伤及肿胀严重者。在手术复位中,临床医生要注意保护骨折远端的软组织,保护骨折端血运,保证术后骨折端有充分的血供[3]。此外治疗后也要进行功能锻炼,以预防肘内翻的发生[4]。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研究组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肘内翻并发症,可以看出肱骨髁上骨折发生后应选择手术复位内固定,以提高治疗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421
[2]曾庆强,许瑞明.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5(2):174-175
[3]杨建平,刘宝琨,张质彬,等.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13,19(11):659-661
[4]冯林,张锡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4(4):29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