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霏(广西钦州灵山县中医医院535400)
【摘要】目的:评价术前术后膀胱功能训练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对4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的患者给予严格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病程、年龄、手术方式、训练时间与术后尿失禁的关系。结论:膀胱功能的早期、长期训练对预防和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的发生有积极作用,尤其对小于70岁的患者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膀胱功能训练;前列腺术后;尿失禁【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03-01
前列腺摘除术及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是目前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治疗方法。术后尿失禁是前列腺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1],为术后老年患者又一次带来了新的痛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患者对手术疗效也会产生怀疑心理,降低治疗的依从性,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朱建英等[2]报道术前膀胱功能训练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对缩短术后尿失禁持续时间有积极作用。我们对本科2012年4月~2013年5月的41例患者进行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观察对象本组4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60~84岁,平均72岁。其中有尿潴留者28例。
1.2方法在术前术后按常规护理,并进行系统的术前术后的膀胱功能训练。入院时即由主管医生和护士告知病人及家属,征得同意、取得配合后开始实施。一般有3种方法:(1)膀胱重新锻炼疗法,包括压抑尿急的技术,延长排尿的间隔,站在适当的位置而不是冲到洗手间或床旁小便,通过收缩骨盆底肌肉防止渗漏来压抑排尿欲望,以逐步增强膀胱容量,重建膀胱功能。(2)括约肌锻炼,在排尿过程中主动中断排尿后,再继续排尿的重复锻炼,有助于尿道括约肌功能的恢复。(3)盆底肌锻炼,指导病人有意识地对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收缩,以加强控尿能力。有缩肛法和下蹲法。缩(提)法:屏气时提收会阴(要持续数秒钟),呼气时放松肛门,一收一放为一次,反复做10min,每日2遍或3遍。下蹲法:每日2次或3次,每次10min,下蹲速度、频率以自己能耐受为宜。年龄较大者可手扶椅背、墙壁助力。上述方法以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的效果最明显。教会患者后让其从术前开始训练,术后暂时停止,术后拔除尿管后继续训练(根据病人情况也可带管锻炼)。
1.3标准采用Cullen等1961年提出的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分度:1度:咳嗽、打喷嚏、大笑等腹压增加时偶有尿失禁;2度:屏气或用力时尿失禁;3度:直立时即有尿失禁;4度:卧床时亦有尿失禁。本组尿失禁患者均属2~4度。治愈标准:在正常生活中的便秘、咳嗽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无尿漏出。
2结果术前给予肛提肌训练的最短为5d,最长为12d,平均7d,拔管后继续给予训练(术后平均7d拔管),最短为2d,最长为10d,平均6d。
术后拔管后尿失禁发生率为30%,经继续锻炼后均痊愈。
3讨论
男性排尿主要控制因素包括:正常的膀胱顺应性与稳定性,近侧尿道括约肌(膀胱颈与前列腺尿道);远侧尿道括约肌(尿道外括约肌、尿道平滑肌、尿道旁横纹肌)。前列腺电切术后近端的尿道括约肌被破坏,术后控制排尿主要依靠远端的尿道括约肌制。尿失禁的原因及与膀胱功能锻炼的意义:肛提肌覆盖于前列腺外侧面,在前列腺外侧面肛提肌仅为一薄层肌纤维,在前列腺尿道连接部则较厚成为耻骨直肠悬韧带,与尿道外括约肌一起构成盆底结构,对尿道收缩发挥作用。前列腺术后尿失禁可分为:(1)轻度尿失禁:最常见,是逼尿肌不稳定引起的运动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站立、坐下或其它体位改变时有不自主的尿液流下。资料显示,50%~80%患者术前存在逼尿肌不稳定。(2)压力性尿失禁:主要原因是尿道括约肌的损伤[3]。咳嗽、负重、打喷嚏均有或多或少尿液流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或中止排尿。(3)完全性尿失禁:前列腺电切术发生这种并发症比较少见,有些病人卧床时有排尿控制力,一旦站立尿液即自行,尽最大的努力也不能控制尿液流出。无论何种手术术后近端尿道括约肌都被破坏,术后控制漏尿主要依赖远端尿道括约肌。逼尿肌的不稳定性大部分随着肥大前列腺的解除而自愈,但大都需较长时间(平均约1个月,长者可达6个月)。这时对膀胱功能的训练有助于保持尿道收缩,而使尿道保持高于膀胱内压的阻力,一方面可抑制排尿,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可缓解不稳定的膀胱,加快患者的尿失禁痊愈。本研究结果表明,表明膀胱功能锻炼对术后尿失禁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可以协助尿道外括约肌保持尿道压力,从而对治疗各类尿失禁有一定积极作用。而年龄对于控制排尿的影响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老年骨盆组织及肌腱功能减退,功能锻炼难以奏效;(2)年龄愈大,病程相对愈长,膀胱的不稳定性相对愈重。无论摘除术或汽化电切术,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尿失禁最大可能因素与术前膀胱的不稳定性有关,膀胱功能锻炼对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早期恢复正常排尿都有着积极作用。尤其对<70岁病程较短的患者作用更明显,且宜手术前1周开始训练,延续到术后尿失禁症状消失为止。
参考文献[1]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45-851.[2]朱建英,郑文婷,王筱慧,等.提肛肌训练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13.[3]郭骏,廖九娇,潘铁军.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原因的尿流动力学分析[J].中华男科学,2004,1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