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历史知识记忆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1

创新历史知识记忆浅谈

田彦锋

田彦锋河北省平乡县油召乡中学05450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就必须加强历史课教学。因此如何进行历史知识记忆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学生肯记忆、会记忆呢?

首先,要求学生明确记忆的目的。

实验证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记忆目的越明确,记忆的效率就越高。因为目的明确不仅使记忆者神经过程灵敏度强、效率高,而且使记忆者意志坚强,能够更有成效地克服记忆活动中的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记忆的助推器和加油站。因此学生记忆历史就要目的明确: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如果这样,学习就不会扎实,记忆也不会长久;而是为了熟练地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从而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够扎实,记忆也才会长久。

其次,要求学生树立“能记忆”的信心。

信心是进行记忆活动最重要的心理准备之一,对自己的记忆力有无信心,直接影响到记忆效果。无论是谁,如果在其识记前具有一定要记住它并且一定能记住它的信心,那么这种识记的效果就会好得多;相反,如果他总是想“凭我的记性根本记不住”,甚至充满失败、悲观、自卑、畏难的情绪,那么他很难记住点什么。因为自信心可以调动大脑神经细胞的“积极性”,使它们很活跃,以提高它们的活动水平。对识记对象充满畏难情绪,就无法调动大脑神经细胞的“积极性”,反而会给大脑带来一种消极的意志因素,使大脑工作能力降低,注意力分散。

第三,教会学生创新记忆的一般技巧。

1、理解记忆法。如让学生一字不漏地背诵“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一段话,费时多,难记忆,忘得快;如果让学生先理解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1)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阶级矛盾上升为民族矛盾;(3)中国人民斗争对象的改变——反封变为反帝反封;(4)断代史的改变——近代史的开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记忆,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2、概括记忆法。如党的“七大”的历史意义是:表现了全党紧密地团结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形成了全党巩固的团结和统一。这次大会为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且为中国人民革命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它是一次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如果将以上内容概括为一个团结、两个准备、三个大会,念起来顺口,记起来便当,需要回忆时可逐一添加内容。

3、歌诀记忆法。如记忆历史朝代:“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记历史人物及事迹:“林则徐虎门硝烟,关天培虎门重炮牺牲,三元里人民牛栏岗激战……”

4、循环记忆法。如乌申斯基告戒人们的:应当永不间断地复习来防止遗忘,而不要等到忘记以后再重新记忆。复习不仅能增强记忆,而且也能帮助理解。因此我们忘记历史知识后,应在遗忘刚刚开始的时候立即强化它,使它鲜明地保持下来。一般来说,对熟记的内容每隔一周复习一次,反复两三次,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逐渐减少,每月间隔复习一次。这样就会熟能生巧。

当然,创新记忆的秘诀还有很多,如形象的事物易于记忆、读出声来能够帮助记忆、利用卡片有助于记忆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积累材料,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创新记忆的秘诀,为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学好历史知识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