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脾大的鉴别

/ 2

肝硬化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脾大的鉴别

张丽丽张颖肖丽丽

张丽丽张颖肖丽丽(大庆油田总医院消化内科163000)

【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153-01

【关键词】脾大肝硬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在消化科门诊中经常有因脾大而来就诊的患者,脾大的常见病因为肝硬化,但目前临床上非肝硬化性脾大日益受到重视,因误诊为肝硬化脾大而导致脾切除的病例逐渐减少。现对我院在门诊就诊的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导致脾大的病例做一报道,且结合文献对两类疾病相比较,减少误诊误治。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发现脾大半年余,本次因腹胀、脾大于2012年4月12日到我院消化内科就诊,既往否认肝炎病史,否认饮酒史,平素无厌油腻食物。查体:意识清,问话能正确回答,皮肤粘膜紫红,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阴性,腹软,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2指,脾肋下4指,双下肢浮肿。血常规:白细胞12.1×10*9/L,红细胞6.79×10*12/L,血红蛋白178g/L,红细胞压积65%,血小板246×10*9/L。B超显示肝脾肿大,少量腹水,门静脉血栓形成。肿瘤标志物均正常。当时觉得诊断困难,脾大,肝大且无硬化,血常规三系不低于正常,觉得无法解释。请患者血液科就诊,血液科建议行骨穿检查,骨髓检查:骨髓小粒可见,粒细胞、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粒系增生占61%,红系增生占30%,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形态无明显异常,成熟红细胞分布密集,嗜酸粒细胞较易见,见巨核细胞124个,血小板易见,呈大堆存在。血涂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阳性率87%,积分247分。血液科根据文献诊断标准[1],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门静脉血栓。

肝硬化[2]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有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症为主要表现,在各种致病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肝实质及其毛细血管网遭到全面破坏与改建,再生肝结节可压迫其周围的门静脉和肝静脉分支,使血管狭窄,中断或闭塞;纤维隔的异常增生与瘢痕收缩以及Disse间隙的储脂细胞转变为纤维细胞后,生成大量的胶原纤维,致使肝窦毛细血管化,也是门脉系统阻力增加的重要因素。门脉分支血流进入肝窦时发生瘀滞,窦后肝静脉流出道亦同样受阻,逐渐形成门静脉高压,由于门静脉血流阻性充血,在门脉系统引流范围内的所有脏器均受到影响,其中脾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脾脏淤血性肿大。此外肝坏死所产生的毒性产物或其他毒物可引起增生性脾肿大,脾肿大起着隔离和破坏血细胞的作用,末梢血象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成为脾功能亢进,一般以血小板减少明显,其次为白细胞,再次为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不增加,血细胞压积很少减至30%以下。通过行脾脏断流、分流、和脾切除手术来达到切断或减少曲张静脉的血流来源,降低门静脉压力和消除脾功能亢进,治疗和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PV)是一种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diseases,MPD)的一种,中老年发病,男性多见,在临床上常以消化系统、心血管、神经症状就诊[3]。该病的特点为起病隐袭,偶然查血时发现,进展缓慢,首发症状多为肝脾肿大、高血压、头痛等。Hb、RBc、HCt显著高于正常,可伴有粒细胞及血小板增多,脾大为主要体征.患者皮肤和粘膜显著红紫,尤以面颊、唇、舌、鼻尖、颈部和四肢末端(指趾及大小鱼际)为甚。眼结合膜显著充血。患者后期可合并肝硬化,称为Mosse综合征。患者多有脾大,可发生脾梗死,引起脾周围炎。诊断标准[4]1.红细胞量大于正常平均值的25%,或血红蛋白量男>185g/l,女>168g/L,2.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原因存在,动脉血pO2≥92%;3.脾大;4.骨髓细胞有非ph染色体或非BCR-ABL融合基因的克隆性遗传异常,5.有内源性CFU-E,即不加EPO,CFU-E可自发生。次要诊断指标:1.血小板大于400×109/L,2.白细胞大于12×109/L,3.骨髓活检示全髓细胞增生,以红系和巨核系增生为主,4.血清EPO偏低。当存在主要诊断标准1+2+任一条其他主要诊断标准或主要诊断标准1+2+任两条次要诊断指标时即可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关资料报道,真红血栓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2%及27.1%[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1.静脉放血2.化学治疗,羟基脲每日剂量10-20mg/kg,维持白细胞(3.5-5)×109/L,可长期间歇应用,以保持红细胞在正常水平。3.α-干扰素300万U/m2,每周3次,皮下注射。该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延缓其进展,延长其生存期。

讨论

其实通过阐述这两个疾病的脾大的成因,就可以知道其实这两个病不难鉴别,1.肝硬化时B超提示肝脏体积缩小或基本正常,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肝脏体积多增大。2.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时肝功能常呈异常,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肝功能可正常。3.肝硬化多半有脾功能亢进而引起血三系下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大而无脾功能亢进的表现,血常规及Hct异常,白细胞血小板可升高,且与感染无关[6]。4.骨髓象可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与肝硬化的鉴别提供有力的依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骨髓检查:(1)红系、粒系、巨核细胞系增生明显活跃,尤以红系增生显著,铁利用增加,储备减少。(2)粒系原始以下各阶段细胞均增生,各阶段比例无显著异常。(3)巨核细胞散在分布(4)嗜酸粒细胞较多见[7]。

在临床工作中,只要医生细心,耐心,综合分析,能够避免出现主要依据脾大即诊断肝硬化,继之行脾切除的事情的发生,避免误诊误治。但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期并发肝硬化,鉴别起来有些困难。

参考文献

[1]张之南主编.血液学诊断及疗效标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8-131.

[2]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主编.实用消化病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43-763.

[3]张涛,祁明芳.1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误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1999,15:600.

[4]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31-633.

[5]刘尔坤.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中华内科杂志,1984,23(7):416.

[6]金刚,李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4例误诊分析.吉林医学,1998,19(4):240.

[7]陈辉树,张大龙.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病理学观察.中华血液学杂志,1994,15(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