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立菊(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人民医院665100)
【中图分类号】R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5-0175-02
【摘要】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干细胞移植术与单独使用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照组只使用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是使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复发率等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比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效果更好,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率低,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干细胞移植术为治疗患者翼状胬肉理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疗效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目前常用的根治方法是进行手术切除,但是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后,疾病的复发率高[1];为此,可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干细胞移植术。
本文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与单纯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做了对比观察,现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翼状胬肉切除术组(对照组):2009年2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共53只患眼;翼状胬肉为初发的患者有25例,30只患眼;翼状胬肉为复发的患者15例,23只患眼;男性患者23例27只患眼,女性27例26只患眼;患者的年龄在35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4岁。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干细胞移植术(观察组):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患者,共50只患眼;翼状胬肉为初发的患者有24例,32只患眼;翼状胬肉为复发的患者16例,27只患眼;男性患者22例29只患眼,女性24例29只患眼;患者的年龄在34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6岁。两组数据并无显著显著性差异,可用于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都用含有氧氟沙星成分的滴眼液进行滴眼。使用滴眼液的方法是:连滴三天,每天滴三次。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用含有丁卡因成分的滴眼液对眼部表面进行麻醉,在眼部结膜下用利多卡因溶液进行浸润麻醉。从胬肉颈部用弧形的轨迹剪开眼球的结膜,然后将胬肉颈部分离到体部结膜的下组织,在胬肉体部距离眼角膜4毫米处开始剪断胬肉,然后在胬肉头部的前方0.5毫米处切开眼角膜的上皮与弹力层、巩膜表面之间的增生组织,此时便可将翼状胬肉的头部、颈部、体部全部剥离,使巩膜表面与眼角膜的翼状胬肉组织得到彻底清除。在手术进行中,要特别注意尽可能保留患者眼部的有效组织、防止眼部神经与肌鞘受到不必要的损伤及止血。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为:在施行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上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具体方法如下:将患者患眼的上方或者是下方的球结膜瓣取下,要求取下的球结膜瓣要略宽于取出胬肉后留下的创面,并需要带有一定宽度的角膜缘组织,然后将球结膜瓣贴于切除胬肉部分的巩膜之上,做到自身结膜的移植片与缺损部分周围的结膜衔接准确,将膜贴上之后,再用尼龙线把衔接处缝合,以便固定好移植膜的位置。手术做完之后,将患眼进行加压包扎,滴类固醇及抗生素滴眼液,外加用红霉素涂抹眼睛,并密切观察移植创面的愈合情况。对照组与观察组在进行手术后的11至15天拆线,5至10个月内对患者随访,观察术后患者翼状胬肉的复发情况。
2结果
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的4至8天眼角膜的上皮组织已完全修复,手术治疗后1个月,患者视力有提高的占26例,视力不变的有14例,并无一例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在手术后随访的情况是,翼状胬肉复发的患者6例,复发率为15%。
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手术后的2至4天眼角膜的上皮组织已完全修复,手术后的3至5天,移植片的水肿状况开始减轻,移植片的结膜血管同植床的结膜血管完全吻合,创面边缘愈合情况良好。术后11至15天拆除缝合线后,移植片水肿的状况基本消失,采用移植片进行修复的区域,外观上与没有进行移植术的眼睛相比没有异常。手术治疗后1个月,患者视力有提高的占30例,视力不变的有6例,并无一例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在手术后随访的情况是:翼状胬肉复发的患者2例,复发率为5.2%。将两组的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3讨论
翼状胬肉为常见的眼科临床多发疾病。在目前医学界对引起翼状胬肉的病因还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共识,对其发病的机制也不是很清楚[2]。一般医学理论认为翼状胬肉的形成及发展受环境与紫外线因素有关,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及紫外线的照射引起了眼部角膜缘上的干细胞的性质发生改变,干细胞遭到破坏,最终使眼部正常生理循环遭受影响;眼部生理环境遭到破坏后,结膜病变的情况就发生了。翼状胬肉是结膜发生变性的一种疾病,为睑裂部的球结膜和角膜之上赘生的组织[3]。翼状胬肉患者在疾病刚开始发生的时候,无自觉疾病症状,只是有一点轻微的不适感,但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就会不断加重,翼状胬肉侵犯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当翼状胬肉的范围扩散至眼角膜时,就会导致患者的视力出现散光现象;当翼状胬肉的范围覆盖住瞳孔时,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更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患者的眼球运动功能及其他一些眼球正常功能[4]。目前临床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翼状胬肉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经翼状胬肉的切除手术治疗后,不仅疾病的复发率高,而且还容易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如:角膜混浊、睑球粘连等。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安全可靠且复发率较小的治疗方法来帮助翼状胬肉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在翼状胬肉形成的过程中,眼角膜缘的干细胞缺乏及病变是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角膜缘的干细胞位于膜缘基底之上的皮层[5]。干细胞在其他细胞的更新及有机体组织再生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干细胞具有细胞分裂及增生方面的极大潜能,且寿命较长,在阻止血管朝角膜内方向生长及结膜上皮生长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翼状胬肉的形成与复发与角膜缘干细胞的功能缺乏及障碍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给翼状胬肉患者做手术治疗时,我们就利用角膜缘干细胞的应激增生及高度增生能力,采用角膜缘移植片来治疗翼状胬肉。这样的治疗方法不仅能够修复巩膜的创面,而且还能使角膜缘干细胞恢复重建,让翼状胬肉患者眼部的生理环境得以恢复常态;恢复后的生理环境能有效加速角膜上皮修复,可以减少瘢痕的形成,最重要的是防止新生的血管及结膜上皮入侵角膜,从根本上阻止翼状胬肉的再生,预防患者疾病复发。
参考文献
[1]欧扬,邱波.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16(03):25-26.
[2]陈光约.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翼状胬肉60例疗效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6,28(04):308-310.
[3]王亚冬.眼表疾病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03,23(03):206-208.
[4]刘新,肖颖.翼状胬肉的发生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病理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9,21(07):499-501.
[5]刘祖国.角膜缘干细胞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通讯.2009(07):54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