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信——给孩子一把成功的钥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培养自信——给孩子一把成功的钥匙

高存祥

◆高存祥山东省平度市店子镇高家寨小学266753

成功有一把钥匙——自信。培养孩子的自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允许孩子犯错;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让失败定格;关注孩子心理个性差异。我们应多想办法,从多角度给予学生自信心,不能搓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允许孩子犯错

日常生活中,学生似乎有打不完的小报告、闯不完的祸,弄得教师往往觉得他们挺烦,于是常常搪塞他们或听而不语。甚至,有时孩子的淘气举动还会招致教师的斥责,甚至大动干戈。出错犯规,其实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印记,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也是他们的权利(原则性的错误除外)。不论是过去、现在,抑或将来,任何一个学校和班级,都会出现一些特别好动、调皮、特别容易闯祸的孩子。例如: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好奇,会把学校的球状垃圾箱当成了大足球,便走过去用力推起来,结果垃圾箱打碎了。但如果我们耐下心来,便会知道孩子问这问那,摸这摸那,正是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并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认识世界的行为。这不正是可贵的主动学习、敢于创造的精神吗?自信正是从创造、探索中得来的。

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好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加以爱护,并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大胆地去想象。即使产生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也不要盲目否定,而应采取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解答,共同讨论,或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继续思索。同时,要关心他们那些在大人看来是“错误”的行为。要善于发现他们“错误”中的创造成分,帮助他们选用适宜的方法,继续展示出来,及时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以保证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在保护想象、创造的热情的基础上,教师、家长还需不断扩充这个空间,尽量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材料,鼓励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继续探索,及时肯定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这个保护好奇——支持探索——培养自信的过程,犹如在孩子好奇心的背后,架起一座有利于他们自己探索、感受成功的桥梁。当然,这里所说的成功,不是大人眼中的成果,而是他们大胆尝试,包括尝试错误(避免危险、伤害)而产生的快乐、继续探索的兴趣和再创新的信心。教师要学会宽容和保护,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保护学生的幻想和好奇。叶圣陶先生说过:“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我们的职责是多么的神圣,我们的一言一行是多么的重要。

三、不让失败定格

有个小女孩在公园滑滑梯时不慎一脚踏空摔了一跤,她哭了起来,立刻抱住妈妈说:“……不玩了,…回家…”。可这位妈妈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鼓励女儿再试试,并且强调有妈妈的保护。结果女儿试了试很安全,便又玩了好几次且乐此不彼。当她们离开公园时,小女孩的心里装满了兴奋和自信。试想在课堂上,学生数学题做不出来,你开始和风细雨,耐心讲解,可一次两次,该生还是不会,恐怕你的声调就会逐渐提高,三次四次,他还是不会,你大概就会暴跳如雷,不教了吧,算了吧。可是就在你的叹息声中,学生失去了自信,增添了自卑。再看老舍的三女儿回忆说:“有次珠算考试,我得了40分,哭红了鼻子不敢告诉母亲。我爸却安慰我说:‘我小时候比你还差,连30分都考不到。’我听后,破涕为笑。其实他算术很棒,我当时是小孩,信以为真。”老舍这句话不仅把孩子沉重的心理压力解除了,而且还包含在这样的潜台词:“你能行!”短短一句话,让稚嫩的孩子在失败面前重建了自信。心灵靠心灵去启迪,情感靠情感去激发,智力靠智力去培育,自信靠自信去添加。事实正是如此,如果我们给学生以粗暴,以冷眼,以歧视,以偏爱,那么,收获到的可能就是厌烦、乖张、懒惰、违逆。孩子最初不懂得失败,他还没有因失败引起懊丧的体验,他的懊丧一定程度上是我们教师教给的。我们应该给孩子的是真挚、宽容、细微的爱心,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的是继续努力必定会成功的信念。一旦我们走进了学生的心海里,就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十分可爱的,都是有向上的潜能的。

四、关注孩子心理的个性差异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说,这个学生很聪明,那个学生比较迟钝;这个学生善于思考,那个学生有音乐才能,那个学生绘画很出色;这个学生活泼好动,善于交际;那个学生沉默寡言,喜欢深思。这里说的,就是人们之间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个别差异。一个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的特殊性称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同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学生,虽然他们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特点,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心理特点总是带有个人的特色。孔子要求对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详细的观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退而省其私”。每个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既是教育的结果,也是教育的一种条件。只有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因材施教”。“材”就是指教育对象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他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心理上的特点。“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异,重视差异,在教育或教学上,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按不同的条件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认识到了个性差异,我们再试问自己,对那些后进生我们照顾到他们的差异了吗?我们重视过他们吗?我们给过他们鼓励吗?我们给过他们自尊吗?我们给过他们多少自信呢?

自信是成功最重要的前提和条件。作为教师,应多想办法,从多角度给予学生自信心,避免搓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