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血输注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成分血输注护理

王宇航姜婷李霄楠宋桂荣董艳杰

王宇航姜婷李霄楠宋桂荣董艳杰(黑龙江省血液中心供血科150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325-03

【摘要】目的讨论成分血输注护理。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故临床应用广泛。临床护士应了解成分血的有关知识,掌握成分血的技术操作及输注护理。成分血的输注操作与护理要求与静脉输注血的要求大体相同。但视其成分内容,输血护理要求与注意事项也有差异。

【关键词】成分血输注护理

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故临床应用广泛。临床护士应了解成分血的有关知识,掌握成分血的技术操作及输注护理。

成分血的输注操作与护理要求与静脉输注血的要求大体相同。但视其成分内容,输血护理要求与注意事项也有差异。

一、红细胞制品的输注及护理

(一)浓缩红细胞的输注护理

1.浓缩红细胞的特点浓缩红细胞黏度高,血细胞比容为0.7~0.8。1U浓缩红细胞含血浆30ml,抗凝剂8~10ml,其1U为110~120ml。

2.输注护理

①严格执行医嘱,按护理常规进行“三查、八对”;

②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血型;

③选择较粗大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

④成人选用9号针头,针头进入静脉后要保持一定深度,并固定牢固,确保输注畅通;

⑤使用带有滤网的输血器,孔网标准为170μm,过滤面积>30cm2。如过滤面积过小,容易被小凝块或微聚物堵塞;

⑥输注时应选用双头输血器,一头连接血袋,一头接生理盐水瓶(袋),以备随时冲洗输血器和稀释浓缩红细胞;

⑦输血开始后先关闭盐水通道,放开血袋调节夹。先以15滴/分钟滴速输注,15分钟后无输血反应时,可适当加快输注速度;

⑧常温下,1U浓缩红细胞应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

⑨如遇输注不畅时,可放开生理盐水夹,向浓缩红细胞血袋内加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降低浓缩红细胞浓度,使其输注流畅;

⑩输注过程如发生堵塞时,要及时更换输血器,决不可强行挤压过滤网和输血管,以免凝块进入血管,造成血管栓塞;

11婴幼儿输注时,应先常规将浓缩红细胞进行稀释后,再输注,因其所用针头较小;

12输血完毕后,开放盐水通道,冲洗输血器内的残留血液,减少浪费。然后取下空血袋送交输血科保存24小时后,方可处理。

(二)红细胞悬液的输注与护理

1.红细胞悬液的特点由200ml或400ml全血经离心后除去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制成。4℃在CPDA保存液中可保存35天。

2.输注护理

①静脉穿刺要求及输血方法同浓缩红细胞;

②输注不畅时,可能因红细胞沉积于血袋下端所致,此时可将血袋从输血袋架钩上取下,平放于护理人员手掌上,上下于30。夹角,以每分钟60次频率摇摆血袋,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后再继续输注;

③一般1U红细胞悬液约需2小时输完,遇有特殊情况输注时间最长不应超过4小时。

(三)洗涤红细胞的输注与护理

1.洗涤红细胞的特点由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加入适量生理盐水悬浮。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红细胞回收率>70%。

2.输注护理

①输注方法同浓缩红细胞;

②制成后的洗涤红细胞必须尽快输注,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因洗涤红细胞制剂内无保养液,故不宜保存。

(四)年轻红细胞的输注与护理

1.年轻红细胞的特点年轻红细胞是根据红细胞的年龄不同,其红细胞的体积、密度、比重等,经离心分离制成,输人体内后红细胞存活时间长,携氧能力强,对长期依赖性输血的病人可以延长输血间隔时间。

2.输注护理

①输注方法同浓缩红细胞;

②输注不畅时,可以开通双头输血器上端生理盐水通道,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悬浮年轻红细胞后再输注。

(五)冰冻红细胞的输注与护理

1.冰冻红细胞的特点是将6天内库存全血经离心后,去除血浆、血小板、白细胞,将剩余的浓缩红细胞加甘油制成。在不同超低温下可保存3~10年。输用前需进行去甘油处理,最后加生理盐水悬浮后输用。

2.输注护理

①输注方法同浓缩红细胞;

②经去甘油处理后的红细胞和洗涤红细胞基本相同,故不宜保存,必须在24小时内输完;

③该成分血的输注主要适用于稀有血型的输血,因其血源奇缺,输注操作时格外小心,不可浪费血液。

二、浓缩血小板输注与护理

1.浓缩血小板的特点

(1)多由400ml新鲜全血经离心制成2U浓缩血小板。血小板含量为≥4.0×1010/袋,规格为40~50ml。

(2)机采血小板是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从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血袋内含血小板≥2.5×1011,其容量为150~250ml,22℃放置在血小板振荡仪上可保存5天。

2.输注护理

①手工制备的血小板输用时,需核对ABO、Rh血型;

②手工制备的血小板输用时,要采集受血者的血样,送输血科做交叉配血试验;

③机采血小板输用时,最好同型相输,但不必采集受血者血样本做配血试验;

④同一受血者输用多袋血小板时,可无菌操作将多袋汇集于一袋内,有条件可在超净台内操作;

⑤取、输血小板时,动作要轻,不可剧烈振荡,避免发生不可逆转的聚集;

⑥输用时要选用标准输血器输注,严禁用微孔滤器输注,防止血小板被滤器清除而损失;

⑦制备好的血小板要立即输用;

⑧输注速度要快,以病人能耐受为准,一般每分钟80~100滴;

⑨输注全过程要由护理人员床前严密观察,掌握输注速度,以免发生意外;

⑩血小板在传递及输注过程中要注意保温,尤其在冬季更应注意;

11血小板价格较高,输完后可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袋及输血器。

三、白细胞输注与护理

1.白细胞的特点一般多采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由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每袋即机采一人份内含白细胞≥1×1010。

2.输注护理

①认真核对医嘱;

②核对ABO、Rh血型;

③采集受血者血样本,输注前做交叉配血试验,因其含较多红细胞、血小板及淋巴细胞;

④使用带滤网的标准输血器;

⑤静脉穿刺方法同全血输注;

⑥制备后应立即输注,因白细胞在室温的有效期为24小时;

⑦控制输注速度,因限制输注速度是降低输注反应的主要措施之一,对有HLA同种免疫输血反应的病人,输注速度要尽量减慢,并应严密观察输注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如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用,及时予对症处理。

四、血浆输注与护理

1.血浆的特点

①新鲜冰冻血浆是采血后6小时内将血浆分离,并迅速在-30℃以下冰冻保存,容量约100ml/U,保存期为12个月;

②普通血浆由全血保存期间或过期5天内以及FFP制成的,-20℃以下可保存5年;

③新鲜液体血浆由新鲜全血经离心后制成。

2.输注护理

①护理人员要了解各种血浆特点以及适应证;

②严格核对并执行医嘱;

③认真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最好同型输血,特殊情况下也可ABO血型相容输注;

④不需采集受血者血标本,不用做交叉配血试验,因其不含红细胞及血小板等抗原;

⑤Rh阴性病人要输Rh阴性血浆;

⑥冰冻血浆输用时,需融化,有条件可首选冰冻血浆解冻箱,也可使用微波炉以及37℃水浴箱解冻;

⑦冰冻血浆不可在自来水管或室温下自然融化,因其温度低,可使血浆纤维蛋白析出,形成沉淀物,影响输注质量;

⑧融化后的血浆量半透明或淡黄色,如发现颜色有异常或有异物时不可输用;

⑨融化后的血浆应立即输注,不可再冻;如在4℃环境下暂时存放,也应24小时内输用,未输完的剩余血浆不可再用;

⑩运输及解冻之前的血浆,要轻取轻放,不可碰撞,以免血浆破裂;

11新鲜冰冻血浆禁止存放4℃环境中;

12输注速度一般为5~15ml/min或遵医嘱;

13在单位时间内需大量输注时,应根据情况,安排好输注量及输注顺序。

五、冷沉淀的输注与护理

1.冷沉淀的特点冷沉淀由采血6小时内分离并在-50℃速冻的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在控制温度1~5℃条件下融化后,经离心去除血浆后收集的冷不溶部分,容量为20~25ml/U,-30℃以下保存1年。

2.输注护理

①输注前核对医嘱,按医嘱要求的剂量输注;

②ABO同型输注,不必做交叉配血试验;

③输用时用解冻箱快速融化,立即输注;

④融化后的冷沉淀应在2小时内输完,因故不能输注时,不可再次冰冻保存;

⑤融化后为澄清或略带乳白色溶液,允许有微量细小蛋白的颗粒存在,如有大量大块不溶物应报告输血科,停止输用;

⑥滴注速度要快,以病人能耐受为限,以便取得最大疗效,一般应在30分钟输完;

⑦冷沉淀每单位量少,需大量输注时,输血护士不得离开病床,应及时更换血袋;

⑧随时观察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

六、其他血浆蛋白输注与护理

1.白蛋白的输注

①严格核对并执行医嘱,准确掌握用量;

②该制品为高张溶液(20%~25%),不得与红细胞制剂混合输用,以免破坏红细胞;

③不得与可能引起蛋白沉淀的药物一起输用,如氨基酸等药物;

④滴注速度一般为5%人血白蛋白以2~4ml/min,25%人血白蛋白lml/min;儿童为成人滴注速度的1/2~1/4;

⑤白蛋白输注偶尔也有少量反应,护士在滴注中也要注意观察,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2.免疫球蛋白的输注

①严格核对并执行医嘱;

②一般用于肌内注射;

③必要时也可静脉滴注,但不可与其他液体混合输用;

④滴注速度,前30分钟为0.01~0.02ml/(kg·min),如无不良反应,可将滴注速度调至0.02~0.04ml/(kg.min);

⑤如发生急性过敏症状时,可根据医嘱或用常规量注射肾上腺素。

参考文献

[1]马小芳,刘旭霞.护理技术对成分输血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4(12):60-61.

[2]张丹,李红红.成分输血在临床上的适应症及应用时注意事项[J].医药世界,2006,4(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