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倩
(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50031)
【摘要】躁动在神经外科监护室患者中发生率较高。躁动这一常见而又容易被人忽视的临床现象对神经外科监护室(尤其是开颅术后)患者病情的观察和及时处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躁动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护理安全隐患。
【关键词】神经外躁动原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336-01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60例出现躁动病人,男52例,女8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40岁,其中脑外伤25例,脑出血35例.
1.2方法观察
护理观察中列表记录:有无躁动、躁动持续时间、躁动程度、表现、原因的查明、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病情处理以及处理后的效果。找出躁动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
二、原因分析
2.1颅内因素
常见于脑出血、脑外伤脑组织受损、神经调节紊乱。绝大多数患者行为自控能力丧失,在昏迷期过度到清醒期或发生继发性颅内出血、脑疝等颅内压增高,容易出现烦躁,继之躁动不安,躁动的持续时间及程度因患者的体质不同而有别。
2.2颅外因素
2.2.1膀胱过度充盈:病人存在意识障碍,不能有效的进行沟通,从而引起躁动;
2.2.2呼吸道梗阻:呼吸道遇到阻塞,出现呼吸困难,从而引起脑缺血,进而躁动不安;
2.2.3管路刺激:管路包括气管插管、尿管、胃管等置入体内都会引起身体的不舒适,从而引起病人的躁动;
2.2.4疼痛:由于损伤,手术造成的创伤都会引起病人的不适,从而引起躁动;
三、护理措施
3.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意识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反映大脑皮质的功能及病情轻重,颅脑损伤的病情变化有时极为短暂,护士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同时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出现躁动或躁动是否出现变化,随着颅内压的进一步升高,病人躁动由无-轻-重-轻-无,提示脑疝。
3.2注意观察尿管是否通畅,膀胱是否充盈,避免因尿潴留造成病人躁动
3.3保持呼吸道通畅,鼻腔分泌物多时及时清理,防止堵塞,气管切开或器官插管病人,及时给与吸痰护理,保持呼吸道湿化,防止气道阻塞造成缺氧
3.4仔细观察病人全身状况:面色、末梢循环情况,术后切口有无渗血,当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而又出现躁动时,提示病人出现休克,立即进行抢救。
3.5防止意外,安全护理:躁动患者的安全护理师最重要的环节,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安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或死亡[1]。躁动病人应设专人守护,加床栏以防坠床。手、脚及胸部适当约束。防止自伤或伤及他人。约束带宽紧要适宜、内垫毛巾并坚持血液循环情况,不可捆绑,以免过度挣扎而颅内压增高。
3.6导管固定:有研究表明,75%自行拔管或有自行拔管倾向的患者是准备计划拔管的,不适宜地延长置管时间将增加其风险[2]。对于有拔管指征的患者,应及时予以拔管,避免时间过长导致非计划性拔管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7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家属的关心和爱护能使患者感觉到亲情的温暖,能有效的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得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
3.8皮肤护理:
3.8.1在约束时避免对患者粗暴拉扯并向患者或患者家属充分说明约束的目的和必要性,取得其谅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8.2约束过程中定时巡视患者,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尊重患者隐私,减少身体暴露部位。及时供给食物,处理大小便,保持床单清洁[3]。
3.8.3在护理记录单中真实、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原因、约束的时间、约束的部位、约束部位的皮肤及肢体循环状况,约束后患者的皮肤及躯体的变化情况和解除约束的时间、解除人等。如有纠纷时可作为法律凭据[4]。
神经外科患者躁动原因居多,出现躁动后应及时分析出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耐心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得到家属的配合,有效减少各种危险,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2]马金凤,胡国英,赵艳萍,等,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60例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0);65-66
[3]申屠敏姣.烦躁患者约束体验的研究.护理与康复,2004,3(5):291.
[4]刘美芳,马艳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大理学院学报,2008,7(6):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