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崇仁二中黄建平
所谓问题情景是指以真实的数学事件或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探究事件或问题的欲望,创设数学问题情景的本质在于揭示数学现象规律,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去。下面就具体从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设置悬念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维
“悬念”,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人们心理活动中的一种强烈的想念和紧张的心理,这种心理活动,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急切的思维欲望。悬念的设置方法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若把悬念设置于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思考的热情。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学习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判定后,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外思考题:小明有一块画板,他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小明身边只有一个量角器,请问他如何判断?这就引出了下一课的“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一内容。课后学生跃跃欲试,寻求方法。对学生的课外预习起了指导作用。学生通过带着问题预习下一节的内容,找到了解决悬念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使下一节课的教学水到渠成。悬念也可设在课头,作为引入问题。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提高了思维的效率。
二:设置矛盾型问题情景,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学的数学学习中,也可设置许多的“矛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揭示和呈现矛盾,把这些矛盾自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就能产生一个个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新知。比如在上分式时讲到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这跟小学里学过的除数不为0是一样的,还讲到当分子为0时,这个分式的值就为0。于是我们就提出问题:分式为0时x的值为多少?师:我们就只要计算x2-3x-4=0,解得x=4或x=1答案就得到了!此时大部分同学已跟着我的思路误入歧途。但很快我又提问:这样做跟我们所讲的有矛盾吗?于是同学们又马上又回到书本重新看分式的定义、要求等,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由此老师跟学生一起总结在求分式值为0时,一定要同时考虑分母不为0。通过这样一个问题的设计来强调重点,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让学生感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设置开放型问题情境,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中,设置开放性问题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丰富多彩联系,这样极大地加强了应用题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中的重要作用,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尝试以应用题为载体,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应用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意识,努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获得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想像与思维的开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七年级上册“你能追上小明吗”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明确行程
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设计了这样情境,问题:小彬和小明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彬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
(1)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
(2)如果小明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小彬站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能追上小彬?
在教学时,让学生根据题目情节设计生活小品(要求清楚地表示出题目中的条件),在演示中:两位学生面对面地站着(两地),学生们一起喊“预备跑”(同时),两人面对面地小跑(相向),最后将手握在一起(相遇),通过这些演示,不需要老师更多的语言,学生们已经自己理解了这个过程中存在的等量关系是:两人跑的时间是相等的,两人跑的路程和就是原来两人相距的路程。并让学生用线段图表示,以便进一步明确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接着引导学生演示(2)中的两人同时同向不同地出发,直至最终被追上等情节。然后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相遇、相距、背向而行、相遇又相距等情节。当学生明确了上述关系后,让学生在不改变题目条件下进行编题。
组1: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小彬先跑5秒,几秒后小明能追上小彬?
组2: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那么几秒后两人相距20米?
组3: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同时起跑,几秒钟后两人相距20米?
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发现组2的问题有2种情况:相遇前相距20米或相遇后相距20米。组3的问题也有2种情况: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后相距20米或两人同时同地背向而行后相距20米。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以致用,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让学生感受到应用题源于生活,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的有用,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能力。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的探索才会主动,才会在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独立思考中有所发现,从而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才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创新学习过程才会得以优化。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这样,教学过程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