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后应用超声定位透药消肿止痛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四肢骨折后应用超声定位透药消肿止痛疗效观察

肖静蓉

肖静蓉(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外科四川成都610072)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2-0026-02

【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后应用超声电导局部靶位药物透射治疗局部疼痛、肿胀的效果。方法将四肢骨折损伤患者12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超声电导局部靶位药物透药,每天进行肢体周径测量4次并记录。结果两组骨折病人疼痛和肿胀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疼痛减轻和消肿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病人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四肢骨折损伤患者实施超声电导局部靶位药物透射治疗,能减轻病人的疼痛、快速达到消出局部肿胀,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舒适度,为手术康复护理提供条件和保证的治疗新方法。

【关键词】四肢骨折超声透药止痛消肿疗效

超声电导药物透射是一种局部靶位给药的新型给药方法。使药物以一定速率通过完整皮肤,进入局部靶组织,产生局部治疗作用。超声电导透皮给药技术,是通过物理学的手段,在病变局部的皮肤和组织建立透药的通道,并将药物在能量传递下直接发射进入病变组织,不同分子大小的药物能够迅速进入体内,是一种新型无痛药物靶点精确治疗技术。具备无痛、无创、方便安全的特点。能对局灶性病症的治疗发挥更好的作用。

1临床资料

2008年11月—2009年9月,我科收治126例四肢骨折患者。

2治疗方法

将126例四肢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3例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63例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超声电导局部靶位药物透射治疗,每天进行肢体周径测量和对病人疼痛的观察并作好记录。

2.1治疗组:入院后除常规治疗外,同时采用北京诺亚同舟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超声电导仪及凝胶贴片—基础贴片(达克罗宁、尿囊素、硫酸镁、透明质酸钠)药物透入,30min/次,1次/日,7天/疗程,主要作用是消肿止痛。

2.2对照组:入院开始实施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按摩、牵引、抬高患肢、主、被动运动、热疗、口服止痛药等

3入选条件和排除标准

3.1入选条件:2008年11月—2009年9月我科收治126例四肢骨折病人,创伤后存在肢体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的住院患者。无年龄限制;同意接受超声透药治疗者。

3.2.排除标准:排除其他严重的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药物过敏病史,语言表达有障碍,身体有异常感觉等病人。

4观察方法和内容

4.1在治疗开始的1、2、3、4、5天,通过询问病人评价患者疼痛程度;

4.2在治疗开始的1、2、3、4、5天,分别检查记录四肢的肿胀程度;

4.3每次操作完成观察局部皮肤反应。

4.4结果评定方法

4.4.1采用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0cm)(visualanaloguescale,直观类比尺度法),分为0(无)~10(严重),由患者判定治疗期间疼痛程度和异常感觉变化。0:无。1~4:轻度。5~7:中度。8~10:重度。在指定时间让受试者对疼痛和异常感觉程度打分,并准确记录。疼痛和异常感觉采用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10个等级。

4.4.2安全性,治疗组无任何不良反应;

4.4.3观察项目的记录和方法

指定人员在指定时间,让患者对疼痛程度和异常感觉进行评定,并准确记录。疼痛和异常感觉采用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10个等级。

5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2、3、4、5日治疗前后测量肢体周径进行对比分析效果。两组患者治疗1、2、3、4、5日疼痛情况观察对比。组间差异性分析和观察结果分析均采用x2检验,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6讨论

针对四肢骨折后肢体局部疼痛、肿胀,影响患者手术和早期功能运动训练的问题,进行局部的超声电导靶位透药治疗。目的是缩短术前等待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促进患者康复,肿胀消退后有利于骨科护理康复中肌肉关节的运动。护士根据医嘱将凝胶贴片—基础贴片置于肿胀、疼痛的完好皮肤处,打开超声电导仪开关开始治疗,时间30分钟,仪器停止后贴片继续贴于患处30分钟,每天2次,护士操作后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过敏,皮肤损伤等即可。

6.1本组126例分两组,实验组(63例)例采用基础贴片超声透药治疗加常规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治疗,创伤后肢体肿胀1—5天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两组消肿疗效中有效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较对照组肿胀消退快,手术时间提前;病人满意。

6.2本组126例分两组,实验组(63例)例采用基础贴片超声透药治疗加常规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治疗,创伤后患者疼痛1—5天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两组止痛疗效有效率有明显差异,特别是1-3天治疗组患者自述在做治疗时疼痛明显减轻,舒适度增加,促进睡眠。减少口服止痛药量。

6.3超声电导给药技术是近年来国外出现的一种促进药物渗透的新方法,它是通过电致孔技术、超声空化技术和现代离子导入技术三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产生局部药物透皮的叠加作用,它给药速度快,在深部组织的药物浓度比口服和静脉给药法的浓度高[1]。这种方法具有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降解破坏、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减少个体差异和毒副作用等优点,是对传统给药方式的突破[2],传统给药外敷给药也有一定疗效,但靠药物自然渗透较慢。超声电导给药药物透药速度快。病变局部浓度高。起效快且疗程短。具备无痛、无创伤、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同时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的特点,能对局灶性病症的治疗发挥更好的作用[3][4]。易于推广,是较理想的术前、术后消肿、止痛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朱于村.促进透皮给药的物理和生化方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3,12:15.

[2]梁秉文,梁文权,平其能,等.主编.经皮给药制剂[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2:180.

[3]王莹,张维斌,等超声药物透入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6):158-159.

[4]黄国志,翁春晓等,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治疗下腰背痛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7):48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