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华(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河源517000)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痔疮科患者发生肛周脓肿的病原菌感染特点以及抗生素耐药情况,并针对不同病原菌的感染来讨论其与肛瘘、肛周脓肿的关联。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分析,采取细菌培养、品种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的方法来探究细菌菌种及其相关性。结果:150例脓液标本中,检出需氧致病菌的百分率为90.0%,且以大肠埃希菌与克雷伯菌属为主,需氧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占90.0%,革兰阳性菌占10.0%。检出厌氧菌共10.0%,以消化链球菌与脆弱类杆菌为主。需氧菌对于万古霉素与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可达100.0%,而对于青霉素的敏感率为0.结论:肛周脓肿主要存在混合菌感染与肠源性细菌感染,所有检测出的菌群均对万古霉素与亚胺培南敏感,青霉素不应作为治疗该疾病的常规药物。
【关键词】肛周脓肿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肛瘘耐药性
肛周脓肿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感染,主要是指发生在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的急性感染,以化脓为主要表现。肛周脓肿是肛管炎症的急性发作表现,而肛瘘是慢性表现。大多数肛周脓肿由肛腺感染造成,但一些其他因素如皮肤感染、药物影响、内痔等均可造成肛周脓肿[1]。本文就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进行分析,旨在探寻肛周脓肿细菌菌群及药敏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痔疮科收治的肛周脓肿住院患者共150例,取其手术前肛周脓液作为标本。其中男性患者共11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为20至65岁不等,平均年龄(32.2±3.8)岁。采样方法为对患者肛门进行局部消毒,在进行切开引流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脓液,并将脓液立即送入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
1.2仪器与方法使用ATB细菌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别,并进行半定量药敏试验。鉴定板使用梅里埃的革兰阳性板IDSTAPH以及革兰阴性板ID32E、厌氧菌反应板,药敏试验使用K-B纸片扩散法[2]。取患者脓液进行涂片与染色,并将脓液接种至平板上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1天,温度为35℃。将典型菌落进行涂片与染色,并作相关检查。对于需氧菌主要给予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而对于厌氧菌则采用快速反应板进行鉴定,不采取药敏试验。需注意,链霉菌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3]。
1.3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数据使用卡方软件进行分析与统计,并建立数据库便于数据录入与查询。
2结果
细菌涂片与培养结果可得,本组150例标本均在镜检下找到细菌,其中需氧培养共135例,占90.0%。厌氧培养共15例,占10.0%。需氧菌株共培养出1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0株,主要如下:大肠埃希菌共101株、克雷伯菌共10株、枸橼酸杆菌共4株、沙雷菌共2株、变形杆菌共2株、不动杆菌共1株;革兰阳性菌共18株:葡萄球菌共10株、粪肠球菌及链球菌各4株。厌氧培养15例中,培养菌株共20株,其中脆弱类杆菌共11株,消化链球菌共9株。单一菌感染144例,混合菌感染6例。
150例肛周脓肿患者中,发生肛瘘者共120例,占80.0%,肛瘘患者需氧菌感染中检出革兰阴性菌共98株,占81.7%。针对需氧菌株药敏试验结果可得,肠杆菌科细菌主要对头孢唑林、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高度敏感,而葡萄球菌属主要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环丙沙星高度敏感,链球菌属对氯霉素、万古霉素、克林霉素以及红霉素高度敏感。青霉素耐药率达到100.0%,其余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3讨论
肛周脓肿感染主要为需氧菌感染,且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本文中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90.0%,且以大肠埃希菌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肛周脓肿的细菌感染多为内源性细菌感染,本文检验出的细菌除葡萄球菌与链球菌,其余均为人体肠道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菌群处于平衡状态,既无毒性也无致病性,但当全身抵抗力下降时,肛门与直肠的粘膜屏障受到破坏,导致菌种失衡,发生感染性疾病[4]。肛周脓肿除以需氧菌感染为主要特点外,还普遍存在混合感染,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联合用药以保证患者的康复率。
通过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可得,肠杆菌科细菌对于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强,例如亚胺培南、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头孢噻吩等,均具有高敏感性。而葡萄球菌属细菌对于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最强,对于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等的敏感性较强。链球菌属对于克林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氯霉素的敏感率较高,但对于青霉素普遍耐药。因此,青霉素不应作为治疗肛周脓肿的首选药物。
综上所述,肛周脓肿多为内源性感染,且多为混合感染,内源性细菌感染与肛瘘形成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临床上进行治疗时,应对选择抗革兰阴性菌与厌氧菌的药物[5]。目前就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与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但青霉素的耐药性强,因此在进行肛周脓肿治疗时,不应该作为常规药物进行选择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吴燕堂,周国新,韩梨林.肛周脓肿88例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J].2009,5(2):324-325.
[2]苏永红,赵国强,周卫,等.微生物分析与CT造影诊断瘘管型肛周脓肿的应用[J].中华消化杂志,2010,22(1):67-69.
[3]李吉,张霖,金银华,等.肛周脓肿细菌感染菌群研究[J].新疆中医药,2011,3(23):448-449.
[4]张继领,汪阳林,史连意,等.肛周脓肿细菌感染菌群分布研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6(4):12-14.
[5]朱明德,石应康.肛周脓肿114例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3(2):4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