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恒磨牙前移的临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1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恒磨牙前移的临床治疗

王景晖

王景晖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口腔科731100

【摘要…目的:观察扩弓牵引方案用于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恒磨牙前移的实际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8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恒磨牙前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采用扩弓牵引方案进行治疗,以及对照组29例,采用2×4固定矫治技术进行治疗,记录两组临床治愈率及患儿家长主观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扩弓牵引方案治疗的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使用2×4固定矫治技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治愈率及主观满意度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弓牵引方案用于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恒磨牙前移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扩弓;牵引;前牙反牙合;第一恒磨牙前移【中图分类号…R219.0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061-01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恒磨牙前移是临床上常见的错颌畸形之一,近年来儿童乳磨牙早失情况愈加严重,选择一种高效安全的矫治方案进行早期干预非常重要[1,2]。本次研究以58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恒磨牙前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比较了扩弓牵引方案及2×4固定矫治技术用于此类病例临床干预的疗效及复发率,旨在评价这一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科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8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恒磨牙前移患儿,均属轻度骨性反牙合,既往无矫正治疗史。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7~10岁(平均8.5±1.2岁),体重24~40kg(平均32.7±5.3kg);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7~10岁(平均8.3±1.3岁),体重24~41kg(平均32.5±5.5kg)。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下表。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对比表

1.2方法1.2.1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扩弓+牵引方案,具体如下:1)使用固定螺旋扩弓器配合上颌面具式前下方牵引,牵引力两侧各0.5kg,每日矫治12h;2)反牙合纠正后,持续矫治3个月,重新采印,做局部开展矫治器,获得良好的固位,缓慢扩展扩弓器迫使第一恒磨牙向远中移动,至第一磨牙抵达中性轻微偏近中。对照组采用2×4矫治方法,具体步骤同临床标准[3]。

1.2.2疗效判断治愈标准如下:前牙反牙合解除,覆牙合基本正常,磨牙达到Ⅰ类关系,面型及面中丰满度恢复正常,下颌无前突;任何不符合以上标准的情况均视为临床未治愈,于治疗1年后记录;患儿家长主观满意度分为4个级别,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尚可”、“不满意”,于治疗结束2年后随访记录。

1.2.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for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chi-square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治愈率本次研究中,治疗1年后,观察组治愈28例,未治愈1例;对照组治愈21例,未治愈8例。两组治愈率经比较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下表。

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治愈率对比表

3.讨论儿童乳磨牙早失常造成第一恒磨牙前移,降低咀嚼效率,咀嚼时下颌前伸,形成下颌前突,早期为假性,后期则可能发展成为真性下颌前突。因此,乳磨牙早失应早期干预保持间隙,尽可能恢复咀嚼功能。前牙反牙合早期干预的目的在于尽早消除咬合畸形,避免长期咀嚼功能及面部美观受损造成营养及心理障碍,同时调动牙组织的生长潜力,促进上颌骨生长,抑制下颌骨生长,减轻颌骨畸形的发展[4,5]。

这一过程中,患儿及其家长的合作至关重要。除本文提到的矫治方案外,其它常用于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方法有局部矫治器+头帽口外弓方案,以及2×4固定矫治技术。然而,由于替牙期儿童恒磨牙根发育未完全,局部矫治器难以调整力度及方向,而2×4固定矫治技术无法纠正颌骨畸形,且患儿难以良好配合,反牙合解除后不易保持,复发率高。对于矫治方案的选择,我们的经验如下:1)恰当的矫治时机,过于年幼的患儿难以配合治疗,但第二恒磨牙一旦萌出,第一恒磨牙就可能难以向远中移动;2)注意纠正病因,特别是乳尖牙、乳磨牙磨耗不足,及相应的不良饮食习惯;3)取得家长配合,在矫治前医务人员应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从而促进患儿配合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扩弓牵引方案用于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恒磨牙前移临床治愈率及治疗满意度均较高,优于2×4固定矫治技术,提示这一方案是可行且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姚军,何炳蔚.替牙期儿童前牙反牙合隐形诱导矫治2例报告[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3,(6):398-398.[2]朱辛奕,浦铁民,贾涵等.儿童骨性安氏Ⅲ错(牙合)早期矫治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271-272.[3]李宝卓.两种矫正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畸形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3):3577-3579.[4]姚军,何炳蔚.替牙期儿童前牙反牙合隐形诱导矫治2例报告[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3,(6):398-398.[5]滕琛,王云,王邦安等.FR-3型功能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10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7):76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