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临床带教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362-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2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138例,年龄在42-81岁,平均年龄为(60.3±3.7)岁;观察组患者138例,年龄在40-80岁,平均年龄为(59.8±4.1)岁。所选患者中,包括心力衰竭患者8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高血压危象患者46例。纳入标准:均符合心血管内科重症的判定标准,对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其它原因造成身体残疾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有沟通、认知、语言障碍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严密检测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变化,开展常规的环境护理、生活护理等。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护理,其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专门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开展护理。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责任护士、护生组成,全面负责患者的临床护理。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让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中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提前控制和消除安全隐患,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后也能及时有效的加以应对。例如,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可能发生跌倒、坠床等事件,因此在病室、走廊设置护栏扶手。叮嘱患者不要突然起身,避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便秘患者使用缓泻剂,排便不要过度用力[1]。
(2)针对病情观察不明确的患者,加强血压心率监测,严格遵医嘱用药,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3)对患者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容易合并慢性疾病、脏器功能减退等,在治疗中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心脏骤停、休克等情况,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充分考虑到各种风险因素。
(4)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在治疗中需要使用各类仪器,例如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等,如果护理人员仪器操作不熟练,或保养维修不及时,导致在检查中出现故障,容易出现护理风险事件[2]。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数量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同时注重仪器设备的定期保养维修,减少仪器故障的发生,以降低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
(5)遵医嘱帮助患者服药,确认药名、数量、用法,核对患者身份,叮嘱和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详细告知用药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记应对措施等。
(6)提高护理人员及护生的护理能力,定期开展培训,提升关于护理应急预案、护理风险管理的知识技能。培训后定期考核,督促护理人员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7)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在疾病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通过和患者的亲切沟通,了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情况及原因,有效疏导患者情绪,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以提高治疗依从性与护理配合度。
2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
2.1护理风险评估
(1)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大多伴随脏器病变,加之长期应用降压药物导致的心律失常和心动过缓等并发症,显著加剧了患者的护理风险。
(2)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需要使用的药物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对药物口服或输注的剂量和速度具有严格的要求,部分药物具有较强的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在为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注射肾上腺素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合理控制输注速度,会加剧心律失常现象的发生概率。
(3)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检测仪是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使用的主要医疗机械设备。如果不能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养护,提升护理人员对仪器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的掌握程度,也会引发护理风险事件。
(4)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予以了密切关注,这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果护理人员不能树立良好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技能,会由于不能及时识别潜在的护理风险引发意外事件
2.2护理风险管理办法
(1)护理部门应成立专门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风险应急预案,为护理工作提供指导依据。同时,护理人员应始终秉持预防护理理念,及时消灭护理安全隐患。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大多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容易出现跌倒和坠床等不良事件,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床头、走廊、厕所和水房等容易跌倒和坠床的位置张贴护理安全标识。针对便秘患者,护理人员应予以其适量的缓泻剂,防止患者因排便太过用力引发的心力衰竭现象。
(2)护理人员应做好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用药指导工作,在发药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提升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主动询问患者各种药物的作用,并提前为患者讲授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防止患者产生恐慌心理。
3讨论
心血管内科疾病主要指的是心脏及周围动静脉、毛细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发病几率,对患者具有较多的不良影响。此类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而重症患者病情更为严重,病情具有多变性、突发性的特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自身机体免疫功能较差,反应力相对迟钝,因而对临床护理具有更高的要求。心血管内科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相较其它科室更高,容易由于护理不当等因素,导致患者受到意外伤害,也增加了发生医疗纠纷的可能。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不但会对患者的病情转归和康复造成影响,也不利于医院整体形象的维护与提升。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管道脱落、药物渗漏等。在心血管内科基础护理、抢救配合等诸多环节当中,都隐藏着较多的护理风险隐患。对此,应积极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对护理操作加以规范。在护理风险管理当中,注重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对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提高警惕,认识到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意识,主动规避风险[3]。在护理管理中,对规章制度加以完善,对操作流程加以规范,严格强化和落实各个护理细节,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经本文研究表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为4.3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84%(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71%(P<0.05)。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及临床教学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谢艺珍.浅谈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防范策略[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5):178-179.
[2]李碧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01):63-65.
[3]史红蕾.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5):18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