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波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一高级中学266109
摘要:在高中体育课中有意识、有目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每节课中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得以充分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学生能力培养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通过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不仅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而且能终身受益。从狭义上讲,体育能力是指从事身体锻炼的能力。即能够根据条件的变化,选择、运用甚至创造相应的身体练习方法进行独立的体育锻炼,合理地安排锻炼时间,调节运动负荷,实行自我医务监督和正确的自我评价身体状况与锻炼效果。从广义上讲,体育能力是指人们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与其他能力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按这两种体育能力的定义而言,不少已经毕业的高中生还是“体育盲”。不仅缺少广义上的,更缺少狭义上的,结束学校生活就等于结束了体育生活。根据高中生年龄特点,体育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师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于目标,服务于目标。教学手段上注重诱导、激发与调节、控制,在不断改进和革新中做到多样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激发学生内在力,使之自觉参与主动投入。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促使能力的形成,巩固并发展。就体育课整体而言,我认为可以从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创新能力两大方面来入手。
自我锻炼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锻炼身体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独立地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表现为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主要由认识能力、运用能力、调控能力和自治能力等几方面综合构成。一个学生有了以上几种能力,就可以说已具备了自我锻炼能力。这几种能力的关系是:认识是基础,应用是核心,调控是手段,自治是保证。这几方面是互相沟通,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具体来讲的话:
第一,我们应该结合知识、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首先,激发主体主动参与。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之形成正确的认识,保持学习、锻炼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主动情绪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进取动机的方法主要是导入法。导入法一般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课的开始的导入。二是练习开始的导入、语言刺激的导入、音乐节奏的导入等。以吸引学生,激发兴趣。
其次,引发主体主动探求。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如采用各种方式的讲解、示范和提问,组织不同形式的相互观摩和分析对比等,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鉴别能力。启发主体主动探求,这是强调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原则。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变成自己的东西;使学生能发表个人独创性的见解,彼此交流学习方法或感受。
第二,我们应该结合练习的组织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用、调控能力。
培养应用能力可采取以下做法:带领法:由教师或组长带领,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组织安排内容、地点、时间、强度、次数和练习方法。组合法:按教材要求、教学要求和所能提供的条件,由学生自行组合(不受原班组形式的约束),相互帮助、协作练习。自选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人自己编选练习内容,安排锻炼。培育调控能力有二个方面:生理负荷的调控。让学生按自己感受,增减练习强度、密度、调节负荷;教会学自测心率的方法,并学会如何调控负荷。心理姿势负荷的调控。通过暗示、模拟、信息反馈等方法使学生自我调控情绪、注意力以及意志力等,使学生懂得动作的技术结构及错误。通过反复练习和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对动作姿势的调控能力。也可在体育教学中,采用附加条件作业,通过本体感受来培养学生对动作姿态的调控能力。
第三,我们应该结合常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熟悉、遵守课堂常规。在自觉遵守常规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自我管理。选择时机让学生自定计划和安排锻炼,并及时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例如:在上游戏课前,设计好一堂游戏课的框架,课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奔跑能力与培养学生灵敏性能力。交给学生自己去讨论,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心理角度出发,让学生选定游戏内容,或自编游戏,写好后和教师一起讨论、修改、定案。当轮到上这次课时,由体育委员当“老师”来调度其他同学,教师进行协助。学生兴趣高,课堂气氛活跃:学习主动,锻炼积极性高。这节课真正体现了教师的辅导是为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的。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如何立足课堂,实施创造性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每位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重视的重大课题之一。为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全面张扬;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发展,从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具体来讲的话:
第一,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学习环境。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说得管得过多、过死,整个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民主的教学思想,努力营造创新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真正为他们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通过不断创设让学生创新学习的环境,如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等。
第二,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已从过去的“要我练”到“我要练”进行转变,学生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这时,教师要抓住大好时机,及时引导学生向“我要怎么练”的更高层次发展,真正把权利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才华,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面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我们要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探究精神。为此,教师要善于设计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自行创编成套动作。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自行组合编排成套动作,并让编排有特色的学生上台演示,学生进行分析、交流、评价,教师则充分鼓励,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三,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学生的个性决定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没有个性创新就失去了基础。而人的个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的体育教学应该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培养其创新品质。因此,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联系教材,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多动脑筋,分析问题。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练习,从中发展身体,掌握知识、技能,促进身、心、精神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第四,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以思维的动机和空间,处处设疑、激疑,以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机能,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让学生由过去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见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由于体育教学具有规范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可能一次性达到规定标准。因此,教师应借助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五,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目前来看,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是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及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采用启发、探索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并注意创设激发学生创新和实践热情的教学情境,爱护和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大胆的质疑、假设和尝试,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如:采用讨论法,不拘泥于教师“满堂灌”,学生“盲目练”,而是创设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讨论。
第六,我们应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创新必须求变求异,而求变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创新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用与众不同的方法质疑、解惑。如跑步教学时设问:“腿蹬地腾空后,为什么要折叠起来前摆?推铅球的出手角度为什么是40°~42°而不是45°呢?”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讨论,各抒已见,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开发潜力,发展个性,促进多向思维。结论:高中三年是人一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较为关键的承上启下的阶段。高中体育在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更应考虑其毕业以后更长时期坚持有效的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因此,强化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意义。这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达到学生强身健体终身受益的需要;是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和人口素质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应充分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发展与体育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中学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新突破。
参考文献
[1]王景英主编《教育评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2]黄旭中国教育报[J].《试论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02,8,29。
[3]龙之荣体育函授通讯[D].《试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2002,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