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纳禧1林联铎1马小俊2
(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528300)
(2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528300)
【摘要】目的探讨弹力套联合硅凝胶膜对于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弹力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硅凝胶膜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增生性瘢痕效果评分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弹力套联合硅凝胶膜对于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疗效可靠,应用范围广,操作简单方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弹力套硅凝胶膜烧伤增生性瘢痕
【中图分类号】R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029-02
瘢痕是人体创伤、烧伤愈合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一种血液循环不良、组织结构异常、神经分布紊乱的病理组织。特别是烧伤后增生性瘢痕,范围广、部位多、面积大、挛缩和畸形重,带来的形态改变和功能障碍尤其严重。此外,由于紊乱异常的组织结构和硬韧的质地,压迫神经末梢,产生难以忍受的痛痒和不适感觉,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1-2]。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为深Ⅱ°烧伤,创面愈合1-3月出现瘢痕增生,伴有疼痛、瘙痒或灼热感[3]。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3.64±6.21)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34.25±6.2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弹力套进行加压,根据患者的部位和瘢痕的大小制作为面罩、颈套、胸带、腹带、手套等多种形式,依据“一早二紧三持久”原则调整松紧度,以不影响血液的循环为适宜,采用24h连续进行压迫。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硅凝胶膜,将其外贴于增生性瘢痕表面,每天应用20h,同时对贴敷区域进行清洗。
1.3观察指标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患者疼痛、瘙痒等症状完全消失,瘢痕完全的软化,触之柔软,不出现硬结与条索;显效:患者疼痛基本消失,瘢痕有60-70%左右发生软化;无效:患者略有减轻或者未见改变,瘢痕的质地大小没有变化[4]。同时采用瘢痕色泽、厚度、硬度和痛痒感4个指标来进行功能测评,其中3分为瘢痕色泽充血明显,厚度超过8mm,硬度为硬,痛痒感剧烈;2分为色泽中度的充血,厚度在5-8mm,硬度为较硬,痛痒感一般;1分为瘢痕色泽轻度的充血,厚度在1-3mm,硬度较软,痛痒感为有时发生;0分为色泽正常,厚度平坦,硬度正常,痛痒感没有[5]。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n(%)]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3420(58.82)11(32.35)3(8.82)91.18★
对照组3414(41.18)9(26.47)11(32.35)67.65
注: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χ2=5.7566,★P=0.0164<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2.2两组患者治疗后3月、6月功能评分情况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3月、6月功能评分情况比较[x-±s]
组别例数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
观察组344.37±0.88★3.12±0.44★
对照组348.22±1.395.92±1.13
注: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t=13.6457、13.4637,★P=0.0000、0.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增生性瘢痕属于创伤修复过程的必然产物,是创伤愈合中胶原合成沉积超过其分解移除的结果。深度烧伤损害了皮肤真皮层以及更深层次的组织,愈合过程中瘢痕的增生一般较为严重,表现为瘢痕组织高出于皮肤的表面,发红、变硬并出现各种外形改变和功能障碍。烧伤后的增生性瘢痕硬度常为正常皮肤5倍之多,且不具备良好的皮肤弹性。此外,瘢痕组织还具有进行性收缩的特点,其增生与收缩往往严重影响关节部位的活动。压力疗法则是通过在持续压力的作用下,使瘢痕组织中增生的毛细血管栓塞以及数量减少,从而造成了瘢痕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导致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的速度降低,其理想的结果则是胶原纤维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达到平衡,瘢痕增生停止,并促进瘢痕进入成熟阶段[6]。弹力套则是实施压力疗法较为方便的工具。但是临床上发现单纯的压力疗法,往往由于皮肤的干燥、瘙痒及反复感染,而使患者无法坚持。究其原因,是因为瘢痕组织增生,导致皮肤附件修复不完善,出现毛孔的通透性差,皮脂腺、汗腺减少,使皮肤表面极为干燥。因此,在加压治疗过程中,在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皮肤与弹力套频繁摩擦导致破损,继而发生的感染,则进一步刺激了瘢痕组织的增生。
我院在压力疗法的同时联合采取了硅凝胶膜的治疗方法,其具有防治瘢痕、促进瘢痕软化和减轻瘢痕痛痒的疗效,目前对于其作用的机理尚不明确。有人研究发现可能和硅凝胶与瘢痕组织产生静电效果有关,还有学者发现硅凝胶膜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造成皮肤的水分转移到角质层,并促进了间质内的水溶性蛋白和低分子水溶性混合物朝向表皮扩散,因而间质性的水溶物质减少,流体力学的压力降低,最终使瘢痕发生软化。而且硅胶凝膜可以释放出低分子的硅油,可以促进坏死的组织和创面发生分离,促进了上皮细胞的再生,抑制毛细血管的增生,并对成纤维细胞的增生造成抑制效果,限制了瘢痕的过度增生[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增生性瘢痕效果评分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弹力套联合硅凝胶膜对于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疗效可靠,应用范围广泛,清洗佩戴方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辉超.硅凝胶在瘢痕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1(6):1087-1090.
[2]李红,王平丽,苏卫国,等.联合使用弹力套与硅凝胶膜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作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5(1):57-58.
[3]袁志明,邢宏利.疤痕止痒软化乳膏联合弹力套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8):1179-1180.
[4]时秀芳,杨美霞,葛翠萍.硅凝胶膜加弹力绷带在增生性瘢痕防治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18-20.
[5]何素霞.硅凝胶膜联合压力治疗在烧伤瘢痕防治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8):819-820.
[6]李云霞,刘洪琪.硅酮霜与弹力套合用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评价[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4):60-61.
[7]张建锋,娄书伟.曲安奈德与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对照研究[J].科教文汇,2013,243(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