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杨莹

杨莹

(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对患有消化功能紊乱的疾病的患儿的精准的诊治与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2月到2014年9月到门诊进行质询,经专家诊断确诊患有消化功能紊乱的低龄患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统计学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00研究对象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做基本生命体征的检查,并采用相同的治疗手法进行治疗,对对照组的50名研究对象采用基础的内科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针对治疗组的患者使用础的内科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同时辅助使用中药进行调养。在4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预后效果和心理状态,方法差异,与治疗感悟。结果:痊愈患者78名(78.00%),好转患者18名(18.00%),无效患者4名(4.00%)并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人全部取得了较佳的治疗效果,没有十分严重的不良现象出现。结论:结合中药脐贴进行医治,能够明显性提升患病儿童的治疗效果,减短病症缓解时间、提升病人的认可程度,并且没有严重的不良现象,保障性能十分高,在临床治疗中应对其进行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小儿;功能紊乱;中药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391-02

经过调查得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水平的不断的发展,同时人们的食品质量确不断下降,直接导致上消化道紊乱等疾病仍然是疾病中的疑难杂症,即不能将上消化道紊乱等疾病完全治愈,所以现如今对上消化道紊乱等疾病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从中药的方面对消化系统进行调理的进行研究的课题也不断增多,所以如何有效,经济,有方法的治疗上消化道紊乱等疾病成为当前的研究热门,另一方面,消化道紊乱的高发年龄为小儿,同时好发部位是上消化道所以给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是由于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相关的调节机制错综复杂,也给上消化道紊乱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高了很大的难度,同时由于小儿的消化系统与循环系统等各种系统的发育尚未完成,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治疗将对患者今后带来巨大的痛苦。所以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低龄患者患有上消化道紊乱疾病使用内科方法进行治疗并分析其原因,现将本文的结果公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2月到2014年9月到门诊进行质询,经专家诊断确诊患有消化功能紊乱的低龄患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统计学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00研究对象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做基本生命体征的检查,并采用相同的治疗手法进行治疗,对对照组的50名研究对象采用基础的内科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其中男性患者26名,女性患者24名,基本年龄为2—9岁,平均年龄(在4.00±2.00)岁,针对治疗组的患者使用础的内科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同时辅助使用中药进行调养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基本年龄5—9岁,平均(2.50±4.50)岁。在4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预后效果和心理状态,方法差异,与治疗感悟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组病人50名患者,使用一般的诊治方式;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以及体重等因素进行补液,目的是减轻水电解质紊乱,同时预防原发性疾病的出现。

1.2.2治疗组:联合组病人50名患者,常规治疗方式与常规组病人等同治疗,在一般的诊治基础上在使用中药脐贴进行诊治,诊治过程中需要检查病人的各项生命指标,假设病情出现加重或是出现严重病变的情况可以及时的得到诊治和处理。

1.3临床疗效评估根据我国1999年颁布的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等级评定办法可以将所有研究对象的预后分为治愈、有效、无效。治愈的评定标准为,患者的不适情况完全消失,同时在1年内没有复发,则可以判定为治愈,有效的评定标准为,患者的不适情况基本消失,同时在半年内没有复发,则可以判定为有效,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不良情况没有改善,或者病情加重,或者反复复发可以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对2013年2月到2014年9月到门诊进行质询,经专家诊断确诊患有消化功能紊乱的低龄患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的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时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操作,对统计后所得的数据进行y检验,同时对组间比较所获得的基本数据使用t值检验的方法,计算得出P<0.05,所以可以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痊愈患者42名(84.00%),好转患者6名(12.00%),无效患者2名(4.00%)、病症完全缓解时间(2.40±0.40)天、满意的病人48名(96.00%)等全部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患者15名(30,01%),好转患者11名(22.00%),无效患者22名(48.78%)、病症完全缓解时间(6.50±5.38)天、满意的病人12名(24.256%),并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人全部取得了较佳的治疗效果,没有十分严重的不良现象出现。

3.讨论

中药脐贴是按照中医辨证论治以及内病外治的根本理念,把较多种类的中草药实行配对,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贴膏。在药方中吴英、肉桂具有温中散寒的效果,蕾香、车前子具有芳化利湿的效果,还有一些中草药则具有调节胃肠性能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中使用中药脐贴结合西药医治小儿消化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腹泻、腹痛以及呕吐等症状有很多的患者,并且治疗效果十分明。脐部是神阔穴,其属于任脉,和督脉则相互为表里,有着疏通十二经脉、联络五脏六腑的效果,而且因为脐部四周血管十分的丰富,给药区域的渗透性较强,容易吸收利用,能够促使药物直接到达疾病所在处,因此使用药物贴敷的效果十分显著。因为暴饮暴食现象,再加上饮食过量,食用偏寒性水果会损害幼儿的脾胃等脏器,严重的话会引发功能性消化失调症状。许多患儿都患有厌食症,经过研究发现厌食症是表示患儿的食量突然降低原来食量的90%,基本原因是患儿的消化系统出现问题或者营养过剩导致。

西医的方法讲究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所以才有提高胃肠蠕动的能力的药物如酵母片和胃酶合剂辅助用加快胃部蠕动药等,这样可以快速缓解胃部胀痛不适,对消化功能紊乱没有实质性治疗作用。中医上才有食疗对患者的消化系统进行改善,即对患者的胃与脾进行健脾养胃的调养,注意平时的饮食与饮水逐渐回顾为和脾的功能。使用对症治疗的方法对患者胃部进行基检测发现无异常后,使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要辅助促进为下部环形肌收缩的药品,使胃下部环形肌收缩紧闭,防止进入小肠的食物排除。长时间的不思乳食,脘腹胀痛,缺少正确的安全且保障性高的诊治方法,酵母、乳酶生以及胃酶等药品的作用效果十分差,阿托品等药品仅能够短暂性的制止疼痛,并不能将其完全根治。

在进行西药补液、调节水电解质紊乱的过程中结合中药脐贴,医治与限制出现消化功能紊乱,改良病症情况,加快患病儿童恢复速度,并且脐贴对儿童的日常生命没有太大影响,所以患病儿童的医治效果较好,与此同时能够明显减弱患病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本人对本院诊治的小儿消化功能紊乱病人共计201名采取了正常医治与结合中药脐贴医治,医治的结果表明,在比较多见的小儿消化性能紊乱在普通医治的前提上,结合中药脐贴进行医治,能够明显性提升患病儿童的治疗效果,减短病症缓解时间、提升病人的认可程度,并且没有严重的不良现象,保障性能十分高,在临床治疗中应对其进行推广与使用。

使用消化类型的药品进行医治,在西医治疗中大是只“治标”,但是在中医治疗中注重的是“辨证施治”,结合上述内容,必须按照不同类型病患儿童的疾病因素与具体情况来选择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但是选择中医方式进行治疗的疗效更佳,使用中西医结合医治的方法,能够有效果的实现消除疼痛以及调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倩,徐华,毕淑英.c-kit基因在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胃肠道的表达[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06):143-144

[2]包云光,舒小莉,李小兵等.肠神经系统递质和Cajal间质细胞在大鼠慢传输型便秘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06):767-769

[3]张娟娟;虞文魁;姜军等.限制性液体治疗对重度功能性便秘术后康复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02);546-547

[4]陈飞波;包云光;舒小莉等.一氧化氮在慢传输型便秘大鼠中的作用及中药治疗评估[J];临床儿科杂志;2009,(06):644-645

[5]顾红英,唐伟国,金忠芹.422份婴幼儿腹泻标本中轮状病毒的分型与临床特点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2):10-12.

[6]方鹤松.正确维护小儿消化功能与常见消化功能紊乱的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19):134-135

[7]邹尚敏.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7):435-437

[8]郭惠敏,李元霞.早产儿常见合并症的临床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04):32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