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沂源县土门中学段元胜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中心,以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实践操作,在“活动”中自主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一语道出了到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得到进一步的培养,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身心沉浸在自主探索的情趣之中。
如实践活动,拿一个圆柱形杯子,量一量它的底面积和高。如何测量直径呢?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从中发现规律,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有的学生用线绕杯子一圈,量出线条长度,再求直径;有的学生把杯子底面临摹于纸上,画出这个圆的直径;有的学生将杯子在纸上滚一周,画出侧面展开图,量出底面周长,再求直径……给学生创造机会,促使学生调动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动手中创新,在活动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喜悦。让学生在实践性的活动中去摸索、感悟、体验更多新的知识点,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殿堂,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巧用练习,在“情趣”中自主学习
数学练习不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工具,也不仅仅是促进学生掌握发展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种载体。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练习这一载体,遵循整体性、循序渐进、面向全体新颖性原则,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新颖的解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关注每个新知的获取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练习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环节,在设计练习时,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有思考价值的习题,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出示:写出2/5、1、20、0、1—的倒数。学生看清题目后,依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和欣赏方式,提出两个新颖的问题,这两组数中你最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最不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说说理由。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思维活动的判断及说理过程中,既帮助学生学习巩固了新知识,又轻松顺利地教学了求“0”和“1”的倒数这两个极其重要的知识点。数学练习的解题过程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对美的感受上追求等有着强大的影响。
又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设计这样一道习题:把含糖30﹪的糖水60千克改制成含糖40﹪的糖水,怎么办?这是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先让学生明白提高浓度的途径有:加糖;加浓度更大的糖水;使糖水中的浓度变少(蒸发水)。由此可得出问题:需加糖多少?需加浓度多大的糖水,加多少?需蒸发多少水?从而使问题的思路明朗化,培养学生活用知识解题和周密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常常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开放性练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数学创设了机会,它使学生由积极的等待条件发展为主动的获取条件,进而创性学习,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质疑问难,在“疑问”中自主学习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是知之始,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意志,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善问、乐问。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在小结过程中我让学生互相提问题,考考对方,不少学生积极发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学生所提问题都被其他同学答出。有的学生进一步提问,能不能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这些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大胆猜想、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分组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这样课内外相结合,能够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辨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使学生想探索、能探索,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学生能提问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善待学生的质疑,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诱发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四、小组合作,在“讨论”中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在教学中,加强合作讨论,创设交流、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把自己的所得、所获、所疑说出,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如,在教学“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适时地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换分母”的策略后,教师提出建议:把1/2的分母化成2---30,分子不变的分数,看哪些数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比一比哪组同学做得又快又好。学生面对二三十个数据,又要很快得出结论,迫切地需要合作,探索解决问题,学生得出分母为2、4、5、8、10、16、20……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为3、6、7、9、11、12、13……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再次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仔细观察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你还有什么发现?将这些分数分母分解质因数,观察对比后可发现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再次交流。学生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人人自主参与学习,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只有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平等参与的机会,学生才有可能在自主探索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学会应用,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问题摆出来,疑难攻下来。
“主动、探索、合作”是我国新一轮教学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合作对探究过程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更离不开同伴的提醒和帮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无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
五、沟通联系,在“比较”中自主学习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它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方法乃是各种认识和各种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对于易混的知识,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区别知识间的异同,从而完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如在学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后,围绕比较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他们常用的计量单位进行回忆,对表面积和体积两个概念进行比较,再比较它们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整理,使学生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数学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观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自主学习”走进课堂,夯实学生们终生受益的基础,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