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大连)
摘要:在电影诞生后一百年后的今天,电影正在发生着一场技术革命。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正在全方位融入电影的体系中:借助数字技术而获得巨大的成功的影片不胜枚举,且有一发不可收的趋势。数字技术已成为现代电影制作必不可少的技术。数字媒体对电影的广泛、全方位与多层次的影响让人眼花缭乱,匪夷所思,是其他历次技术革新所无法比拟的,甚至有些影响目前尚未完全显现出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为此,分析、判断、归纳数字技术对电影的实质影响是现代电影人的一种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本文的宗旨就是对此做些相应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数字技术;数字时代;数字化
一、电影的技术发展阶段
世界电影发展一百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电影的技术革命,必然导致电影的影像革命和观念革命。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公认世界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四次中的技术革命:
1、电影的诞生:现实可以通过影响来记录和呈现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新路14号地下咖啡馆,卢米艾儿兄弟第一次公开放映了电影《火车进站》、《婴儿早餐》、《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影片,正式宣告了电影的诞生,这一天被电影史学家确定为电影的诞生日。但由于技术的限制,电影的画面只有16-18格,尽管如此,却在平面的银幕上实现了将生活现实变成影像。在艺术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成功被列入世界“七大艺术”之一,其重要性丝毫不逊色于文学、戏剧、绘画、建筑、音乐、舞蹈的艺术地位,并且成为一种极具影响力和销售力的传播形式和艺术形式。
2、有声电影:确立了电影影像与声音结合的视听方式
1972年,美国影片《爵士歌王》在影片的放映过程中,加入了几段独白和唱歌,尽管并没有解决“声画同步”的技术问题,却也标志着电影步入“有声电影”的阶段,实现了影响和声音的组合。直到1928年,通过技术的不断完善,才算是解决了“声画同步”的问题。电影声音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电影中的声音日益丰富,表现力不断增强,并得到了艺术家的充分重视和利用,是电影成为了一门“视听艺术”。电影声音的出现无疑使电影观念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3、彩色电影:色彩正式进入银幕世界
1935年,美国拍摄出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界》又叫《名利场》,色彩作为一种元素、手段、风格开始进入了电影艺术。电影色彩增强了画面的再现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因为色彩在影片中既是一种再现客观世界的技术手段,又是创造者表现情感、表达观念的艺术手段。色彩的运用从再现自然色彩到运用自然色彩,拓展了电影的表现形式,增强了电影的视觉效果,丰富了电影的艺术风格。
4、数字电影:电影影像的本体性革命
20世纪70年代末,在此之前也出现过一些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的电影,但是真正标志着电影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的是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拍摄的影片《星球大战》。这是全世界后工业革命条件下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观念思维变化的必然结果。现代电影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所具备的的能够方便对视听信息进行存储、建模、贴面、虚拟、记录、压缩等手段来完成电影制作,可以巧妙的完成特技、合成、预审、转换、复制、修复、编辑、预置、采集、控制、传输的任务。数字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电影制作的技术流程,向传统的电影制作观念和本体认识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二、电影的观念发展阶段
随着电影技术的日趋完善与发展,电影的观念与理论也在不断拓展,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电影的美学观念与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三个主要学派:
1、蒙太奇学派
在20世纪的20-40年代,蒙太奇学派在电影艺术创作和理论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强调的电影思维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占有重要地位。1916年,美国著名导演格里菲斯在影片《党同伐异》中,突破了早期电影中的经常采用的仅用亿个固定镜头、单一视点构成平面画面的方式,创造性的将镜头分解、分切成不同的镜头,利用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不同视觉效果的镜头来完成叙事,并且在镜头构成和排列技巧上创造了交叉与快速剪接的方法,从而在世界电影的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2、长镜头学派
区别于蒙太奇的主观强制性和刻意操控的特点,导致了观众的被动欣赏,服从于导演在创造形象时所设定的创作途径和结果。长镜头理论的核心是:摄影机应该客观地、公证地、毫无偏颇地记录现实生活的本质和面貌,即使不能全部同时拍摄下来,也要对所选定拍摄的东西完整表现,用一个相对独立的镜头连续拍摄事件的过程,由于没有破坏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性,更具有真实性。
3、综合学派
综合学派强调的是电影思维的融合主义和整体主义。蒙太奇学派和长镜头学派做为电影的重要流派,两种理论旗帜鲜明、互不相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尖锐对立。从20世纪50年代争论到70年代,直到70年代才有所缓和,并且出现融合的趋势。电影综合学派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开始从美学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再把电影中的其他艺术元素看成是与电影自身对立的东西,而是看成是某种统一的艺术追求。
三、数字技术与数字电影
数字技术室电影进入了“后电影”和后现代,从而彻底改变了传统电影的制作方式和存在形式,数字电影诞生了。数字电影强调的是电影思维的无限主义,直接影响了电影手法的自由主义和银幕效果的多元主义。数字技术全面介入电影制作过程,从前期筹备阶段开始,到制作拍摄阶段,甚至包括后期制作阶段以及发行放映阶段,数字技术都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总体来说,当今数字技术使得的影响效果达到了一个相当好的水平与状态。
数字技术电影制作中,技术设备的配套、专业人员的培养、专业之间的衔接。专业水平的统一、专业人员对影像的理解能力,都是未来几年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数字化是21世纪的新课题,也是最重要的课题。数字化制作是电影人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也是最重大的机遇之一。无论是从制作上、艺术上、后期上、发行上、放映上,还是从象征意义上,都给我们一种视觉创造的启示,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思维观念。
结论:
电影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为技术和艺术的混合体,从视觉暂留现象的发现到活动影像的产生,再到真正意义上的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直到现在的数字技术电影,这一百多年的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对于电影的发展来说,却在这期间经历了巨大的变迁。而每次电影里程碑的出现,技术的发展无疑是最有力的推动力和催化剂。
参考文献
[1]高冬萌,张金霞.数字影像艺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8(05):95-96.
[2]李智培.数字影像艺术创意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6.
[3]马莉.数字影像艺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策划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
[4]仲静静.移动的数字影像艺术[D].曲阜师范大学,2010.
[5]黄学龙.论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2.
作者简介:杨明华(1994年5月—),女,汉族,内蒙古哲里木盟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为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