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过程中非医嘱性解除约束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1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过程中非医嘱性解除约束的影响研究

陈娟

西南医科大附属一院精神科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过程中非医嘱性解除约束的原因和影响,为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量表对我科室住院的168例约束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中的37例(约束工具皆为一般性条索状宽布条)非医嘱性解除约束患者进行分析调查研究。结果非医嘱解除患者约束发生率为22.02%,带来的明显的不良后果主要是患者对临床治疗和护理的不合作。结论住院精神科患者非医嘱解除约束比例较高,带来的消极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非医嘱解除约束发生率,保证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保护性约束;非医嘱性解除约束;发生率

精神科患者在受到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常发生自伤自杀、暴力、外走等个体无法自控的危机行为,为了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正常开展,对某些言语劝说无效的患者,需要采用适当形式的身体约束,即保护性约束。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约束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本文就本院精神患者非医嘱性解除保护情况及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降低其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保护性约束过程中出现的非医嘱解除约束的情况,自制了一份调查分析量表,选择2015年9月—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期间被保护性约束的168例患者,其中精神分裂症118例,双相情感障碍37例,其他疾病13例(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等),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并伴有自伤、自杀、伤人毁物、外走、等危险行为。男性101例,女性67例,年龄(31±1.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其以下151例,高中及以上17例。

1.2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量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非医嘱自行解除约束的集中时间,约束失败的原因及带来的后果。

2结果

从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约束失败的原因中,家属自行解除患者约束情况最多,其次为患者自行解除约束,解除约束集中在持续约束时间后的0.5~1h、2~4h。带来的不良后果主要是患者发生治疗行为的不合作,势必严重影响了患者疾的病康复,延长了住院天数。

3讨论

3.1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一项特殊的护理操作技术,当精神患者发生伤人、毁物等行为或者拒绝配合治疗和护理时,它既是治疗手段,也是一种保护患者的手段。然而有些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缺乏理解,认为约束是医生对病人的不负责、不人道且常被滥用的做法[1],亦或是认为长久约束后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会私自解除患者的约束带。患者自行解除约束的主要原因是否认生病,或者觉得约束后不能自行如厕,不能自行进食而感到丢脸。自动解除约束后大部分患者由于缺乏自知力,对接下来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依旧采取抵制态度,严重耽误了治疗进程,更有甚者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发生暴力行为,为他人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3.2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在临床工作中能够有效进行保护性约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作者在此做如下建议:①在保护性约束之前应与患者和家属做好沟通,取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字[2],反复向家属宣教私自解除约束带可能发生的不良影响。②在临床工作中,为了提高约束带的安全性及舒适度,可以引进一些比较先进的约束工具,比如手腕一体式约束带[3],德国磁扣式约束工具等。不同约束工具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4]。③加强医护人员保护性约束操作技能相关培训,患者被约束后,要随时巡视,防止其他家属或患者私自解除约束带,重点护理,及时提供生活帮助,预防约束肢体发生淤血破皮等相关并发症。④加强人性化护理,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全感及尊重,减轻保护性约束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云志,杨庆雄.精神科临床保护性约束对病人及家属的调查分析[A]海南医学院学报.2005.11(5):421—423

[2]邓泽英,黄健芳.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的应用研究进展[A]当代护士。2013.2

[3]周晶,陈麒羽,马晶,等.手腕一体保护性约束带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4):7.

[4]BredthauerD,BeckerC,EichnerB,etal.Factorsrelatingtotheuseofphysicalrestraintsinpsychogeriatriccare:aparadigmforelderabuse[J].GerontolGeriatr,2005,38(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