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吕盈

黑龙江双鸭山市煤炭总医院眼科1551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82例,按照信封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每组患者各占据41例的常规组与研究组,分别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临床治疗,比较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角膜散光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而言,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有效改善角膜散光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采纳。

关键词: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临床疗效

白内障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类眼科疾病,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包括营养不足、外伤、遗传等,并使得患者的晶状体代谢紊乱与晶状体蛋白质变性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白内障的发病率常年居高不下,并严重影响了广大患者的日常生活,为了对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本文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并将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硬核白内障患者的病例资料

择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82例,所有患者病情均获得明确诊断。

按照信封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每组患者各占据41例的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男女患者分别占据23例,18例,年龄区间为57-84岁,中位数年龄为69.22岁;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占据22例,19例,年龄区间为58-83岁,中位数年龄为70.21岁。对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值大于0.05,说明两组患者可进行统计学分析。

1.2硬核白内障疾病的治疗方法

常规组:给予浓度为0.05%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采用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进行疾病治疗,帮助患者开眼睑,作一手术切口于患者近角膜缘部位的透明角膜处,位于10点-11点之间的部位,手术切口宽度为3.0mm左右,后作一辅助切口,切口长度为1mm,切口位置在1点-2点之间;另外,可将穿刺刀对前房进行穿透,且给予适量的黏弹剂对前房进行充盈,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角膜内皮不遭受到外来的侵害。将患者晶体核进行分离后依据超声乳化的形式将粉碎的晶体核吸出,并在囊袋内置入人工晶体,对结膜瓣做好封闭处理。

研究组: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案。麻醉方法与常规组相同,在显微镜的辅助下作一巩膜手术切口,将透明角膜进行分离,并在角膜的边缘部位给予适量的黏弹剂,约为3点处。后将晶状体核与皮质进行分离,将患者的晶状体核给予前房部位,将适量的黏弹剂注入,并将晶状体粉碎后吸出残留的皮质部位,后将人工晶体置入患者的囊袋内再给予适量的抗生素进行包扎处理。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角膜散光度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数据均纳入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并发症发生率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角膜散光度用均数±标准差(`c±S)表示,T检验比较,当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时用P小于0.05进行表示。

2结果

2.1角膜散光度

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治疗后的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92±0.07)度与(1.80±0.51)度,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

2.2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与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4%(1/41)与14.63%(6/41),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率常年居高不下,严重者可导致眼盲,严重影响了广大患者的日常生活,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加强该类疾病临床治疗十分必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超声乳化手术逐渐得到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青睐,且逐渐应用于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中,但是其弊端在于可能会使得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受到一定的损伤,并继而出现角膜出血、角膜水肿、巩膜受损[1]等不良情况,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成年人来说,当角膜内皮细胞受损后即无法实现再生,因此,临床上只能通过对细胞进行扩展、移行等方式进行疾病治疗,所以说,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需对角膜内皮谨慎处理,以防内皮细胞受到不必要的损伤。目前临床上较为推崇的一项手术治疗方案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该手术治疗方案的术后并发症较少,手术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疾病的康复,患者易于接受。与常规的超声乳化手术相比较可知,两种手术治疗方案摘除晶状体的方法各不相同,且其余步骤较为相似,另外,小切口手术治疗在对晶状体核进行摘除时不会反复对前房进行手术操作[2],使得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概率明显降低,使得患者的角膜得到有效的保护。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角膜散光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值小于0.05,由此可知,对硬核白内障患者主张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临床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马惠玲,王海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硬核白内障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9):711-712.

[2]黄海涛,赵永旺,易笃友等.前房维持器在小切口非超乳硬核白内障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12):1316-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