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肖慧源

广西梧州市第七中学肖慧源

摘要:经过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笔者积累了很多平时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并对常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解决办法,以促进信息技术教学中各环节的进行,使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收到实效。

关键词:切合实际实践为主主次分明

在推行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育在国家省市县级领导的关注下,在中小学教学中受到高度的重视。单就信息技术课来说,课改的后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非常好,它把我们关注的一些在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如过去有些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计算机专业人员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照搬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这样的现象已经不存在了,同时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灵活、切合实际

以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大多先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工作原理、二进制……大部分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枯燥乏味,听起来没劲,没有兴趣;许多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打开书本就接触到这么多抽象的概念,感到计算机太难学,甚至打退堂鼓。

现如今的教材内容灵活、注重实用性,在教学上首先让学生学习简单的计算机组成、键盘练习,然后学习Windows的认识及操作,这已经大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渴求更多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紧跟着又学习绘图、简单游戏等能够吸引学生的程序。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使用这些软件,还灵活地掌握了鼠标的使用方法,真可谓一举两得。等到学生的鼠标和键盘都掌握的差不多的时候,又让学生学习资源的初步认识,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到了下册,让学生学会最基本的国产排版软件WPS2000,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等这么多知识掌握后,最后带领学生到网上冲浪,领略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智慧和乐趣。用句土话说“学生正在疯狂学习信息技术”。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更注重学生的实践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以前大部分地方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先一般后个别、先抽象后具体。这种方法对高等学习计算机专业可能是适用的,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学生不合适。认为应该反过来,对初学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人,较好的方法应当是由实际到理论、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零碎到系统。根据课改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上机实践,上机课的比例占到70%以上,这样不仅学生增强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毕竟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以前我们要求学生学习应当“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能不求甚解,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理念传授上,忽略了最的实践环节。不过,现在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传授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时间是给学生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这个工具的作用。例如,我们在讲文件或文件夹的复制和粘贴时,只要求学生知道通过这两个按钮就可以实现对文件或文件夹的复制,至于是怎样复制的,只有程序员才去了解,因而,对一些计算机应用(尤其是计算机操作),就不一定要求什么事情都要知其所以然。只需要学生了解,会正确操作就可以了。其实,学习电脑与开灯一样,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知道开灯灯亮就可以了,至于它的工作原理,只有研究人员或有兴趣的个人去了解学习……我们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也是一样。

三、学生学会应该知道的东西,不要求面面俱到

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应当注意到一种“二八”现象,即20%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可供80%的人(初学者和初级应用人员)使用,而80%的功能只为20%的人(高级应用人员和专业人员)设计。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决不能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开始时能把20%讲清楚就不错了。在学习者有了一定使用基础之后,再逐步掌握其余80%的功能。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如此之快、计算机应用已变成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课改给我们带来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观念,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坚决摒弃以前那些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希望课程改革尽快推广到更多的地方,使更多的中小学生都能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地进入计算机应用的大门,逐步成为计算机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