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探讨

李正焱

湖北省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32600

习题课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十分关键,做习题既是对基础知识的深化理解,也是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很多高中学生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上,通常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针对这种情况,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解题模板、题海战术、记忆公式等方式,虽客观上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实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究其原因,主要是违背了物理习题教学规律,学生不能触类旁通,没有掌握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习题课教学实际,就如何解决物理习题课教学效率低、不科学等问题,试做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教学实践发现,要达到上述三个目标,物理习题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物理习题教学,才能使学生深刻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做到概念清晰、运用准确,才能活化、强化、深化物理基础知识,才能把物理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树立物理问题意识,学生才会把日常生活与物理联系起来,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质量,逐步升华对物理学科的深厚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反映课上听得懂,课下却做不对题,与初中物理相比出现断层,根本原因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出现了障碍。初中物理学习中,只要做到熟练识记,就能顺利答题;而高中物理在理解上要求比较高,没有真正理解就无法做题,不做题就不能发现教与学的问题,听、看、做还存在差距,做题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做题,可以提高学生对习题审题、构思解题方案、选择最佳方案、验证答案正误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活化学生的思维。

二、高中物理习题难的原因及对策

1.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刻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的细胞,是构建物理大厦的基石,对物理概念要认真分析,不能停留在表面文字的表述上,要深刻认识概念含义。比如关于摩擦力这个概念,教材上这样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经过细读,我们不难发现“互相接触”、“相对运动”、“接触面”、“阻碍相对运动”这几个关键词是需要学生去反复体会和琢磨的,经过反复地分析琢磨,学生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位置、作用和方向才会更加清楚透彻。

2.物理实验教学要重视

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必经途径,学生通过物理实验可以深刻认识物理问题情境描绘,手脑并用,通过感官这个媒介进一步提高对物理的认识。如果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就很难升华为理性认识,心中就没有一个思维的模型。物理实验数据十分直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例如在《焦耳定律》这节教学课中,教材开始给我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光,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这是为什么?”通过实验,学生们观察实验现象,在形象直观中解决问题。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对每个实验都能像这样去层层设问、层层剖析,那么对整个实验过程就会了然于胸。

三、积极引导学生多分析总结

1.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在习题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有这么一个误区,即只要把题解出来了就算达标了,而不太注重解题思路的解析。要交给学生解题的金钥匙,就必须在习题教学中将习题的已知和未知条件都弄清楚,仔细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很容易给学生讲清思路,从而打破常规思维的约束,形成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一个物理问题解出来后,不能就此结束,应该更进一步,还要去总结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回头研究题目陷阱,举一反三看看这些陷阱是否还可以演变、又能变成哪些新问题、出现的新问题又该如何解决,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去积极引导学生作这些方面的分析总结工作。

2.指导学生用好错题资源

错题是教师教学的宝贵资源,错题的出现能集中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仔细找出出错原因,不断纠正优化自己的解题方式,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电场和磁场很相似,学习时要多联系、多比较。两个知识点基本在于受力分析,很多综合题都是电场磁场的有机结合体。做题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判断粒子带电正负性、分析电场和粒子受力方向、找出粒子运动轨迹、综合分析运动等思考环节必不可少。

3.习题课后的思考要重视

教学内容的理解要靠学生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要凭借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因此,习题课后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注重从以下环节对学生习题课后思考进行指导。一是物理习题往往有多种解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培养学生养成“一题多解”的良好思维习惯;二是现今的物理考题给学生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师应在保持原题物理模型的情况下,多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变化解答,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一题多变”类题型的应对解答能力;三是很多物理问题虽提法不同但本质规律相同,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归纳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多题归一”类题型的识别解答能力。

总之,物理习题教学虽涉及因素很多,但是只要我们科学地分析问题结构,多角度思考问题,就会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最佳途径,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