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教育方法探讨

/ 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教育方法探讨

易力陶秀健李波

易力陶秀健李波

(大连市友谊医院11600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我国医学教育体系,打造均质化的医师队伍,为医改提供人才支撑的的有效途径和必经之路。

目前常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政策法规、人际沟通交流等。完成培训并通过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者,可获得省或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中,普通专科及亚专科培训阶段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等的培训都有较明确的培训标准及考核目标,医学伦理、医德医风、医患沟通等有关内容等也是培训中的重要内容,这些人文教育则需要各培训基地依据各自及学员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培训计划。我院自2010年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把人文教育纳入教学质量体系中,把提高规培管理者、带教老师及学员的人文素养作为衡量精细化管理水平的的指标之一。

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的建立,是住院医师在医院整个工作学习生活中,体现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是外部教授和内部学习相结合,不断完善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1]。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中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要求医者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更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诚”这应该是我国比较早期的医学人文理念。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的医师希波克拉底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其《希波克拉底誓言》是西方向医学界发出的最早行业道德倡议书。“人文”来自拉丁文humanus与“神文”相对,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被提出的,它反对中世纪宗教蒙昧主义对人性的戕害,主张恢复人存在的本身的自然性。

由此可见,倡导医学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从古至今、贯穿中外的医学传统。近代以来,医学人文在医学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已经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学科[2]。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知何时,一些人疏忽了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对美好传统价值观念的固守,以传统医德维系的医患关系遭到破坏,导致医德失范、人文衰微,人文教育的加强成为必然。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既是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也是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传统医德体系的弘扬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基础。首先必须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文化建设。

规培基地资格的确认,有着严格的质量考核体系,而在满足各项评审硬指标的同时,基地的文化建设同样不容忽视。它的内涵是指规陪基地所在医院所独具的组织结构模式、经营管理信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优良传统,以及全体员工对医院的关爱程度、依赖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等。以人为本是医院文化建设的基础。医院文化建设要围绕“人”这个主体,以信任人、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注重发挥人的潜能为立足点,力求人和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的最佳结合。规培医院文化建设应重视“以人为本”,强化道德修养,注重心理构造,培养和引导住院医师的价值取向,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意识。因此,人本观念应从人本管理开始,根据人的思想、行为规律,抓好医院的思想文化建设,使学员在规培基地能够感受自身的“人文待遇”,才能使其在信念、精神上得到升华。

北京协和医院是我国最早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院,著名儿科专家李璞在缅怀恩师周华康的文章中写道,他们很少讲如何关爱病人的大道理,而他们的一言一行却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带教老师对住院医师的影响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没有什么比师德的榜样更有无比强大的力量了。好的带教老师应该具有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服务。言传身教的作用是任何大道理都比拟不了的。持续提高带教医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也是规培基地的重要工作之一。

规培基地人文教育体系中,住院医师是主体,首先要对他们的人文素质构成因素进行研究。从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估,对其中欠缺较多、重要性较强的方面给予专项强化。比如人文知识中的历史知识、法律知识、语言知识、职业伦理道德等;人文思想中的民族理想、创新性思维等;人文方法中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人际交流等;人文精神中的人文关怀、求知精神等。医学人文课程不是孤立地讲授,而是与医学内容紧密结合彼此融合[3]。这也反映出我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欠缺。加强住院医师医学史的教育,只有懂得医学发展的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医学的现状,把握医学发展的未来,继承才能创新。加强医患沟通、医护沟通、医教沟通等的教育,进行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医保相关政策、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的教育等。具体教育形式多样化,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定期开展人文讲堂,请优秀带教老师和优秀学员介绍经验体会,根据具体案例座谈讨论等。最主要的是联系实践,在住院医师接诊、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汇报病史、交代病情、提出治疗方案等各方面贯穿人文关怀内容。彻底摒弃在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医学观,让住院医师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到沟通对于治疗的意义,重视患者的陈述、在沟通中获取重要的医疗信息,让患者感受到医者对其的关注,从而增加患者的信任感。“要准许病人叙述症状,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并准许他们说出任何他们认为对你有用的东西,这将使他们感到非常的满意”[4]。这种沟通能力的提高,恰是医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结果。

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呼唤医学人文关怀的今天又被经常提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注重住院医师的人文教育,参考文献:[1]张博,汪卓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J]现代医院管理2015,8,13(4):51-53[2]叶子辉,人文医学与医学人文之概念比较和价值探索.医学与哲学.[J].2014.35(512):30-32[3]陈颖青,中外高等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比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8):1007-1009[4]PorterR.TheCambridgeillustratedhistoryofmedicine[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