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付庄小学277200
关注人的生存从关注生命开始,人的生命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因此,理想的课堂教学必须以人为中心,从人的生命关怀开始,把生命意义的提升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使课堂呈现出应有的生命活力与生命发展意义。
课堂教学必须关注生命成长。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一切都要围绕教育的本真意义而进行。教育中“人”的意义要得到体现,就应当以生命关怀为出发点,尊重每一个个体发展的可能性。教育具有促进生命存在的意义,“教育即生成”,而“生成来源于历史的积累和自身不断重复努力。人的生成似乎是于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之中达到的,但这无意识曾是在困境中以清醒意识从事某事的结果”。这样的生成需要一定的积累,而这些积累包括知识的、经验的、自我意识的等,强调人作为一个主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努力。只有当人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得到确认,人才会努力寻求与自身发展相关联的各种意义活动。这种主体地位的确认,是人的生命得到尊重、自主意识被唤醒的表现。而人的意义的实现,正是人作为主体在一种自由、自觉、自为状态下的活动,是人逐渐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苏格拉底将“认识你自己”变成了古希腊人的格言,这一原则至今仍未过时。因为“人的知识与道德都包含在这种不断‘复返自我认识’之中,正是依靠这种向自身进行探寻的理性能力,人对世界的善有追求,对自己的灵魂有改善,对生活有责任,才能成为一个道德主体”。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人才能将知识的丰富内涵变成生活的智慧,并以此进行价值建构活动。人的生命价值在这样的课堂中得到认可,知识才能成为促进人发展的力量。
课堂教学应当充满生命活力。如果课堂教学尊重人的主体地位,那么,课堂就能成为一个人与人相互联系、交往互动的空间,课堂就应该是充满人的气息、人的灵动性、人的个性的空间。交往意味着作为个体的人的自主,互动意味着多种可能性的展现。一旦人的自主精神被唤起,生命的意义得到发现,生命所特有的活力就会得到充分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生命价值应置于首位,知识的价值也是基于人的生命意义的舒展才能实现的,因为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才能更多地关注知识的内在价值、关注只是获得的过程及其乐趣。在这种课堂上,知识将成为人作为一个意义生存者必要的营养物,获得知识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传承与接受,而是充满智慧的挑战。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师生在接受智慧挑战的同时,创造性获得激发和张扬,生命自觉性会得到相应提升。
课堂教学应当彰显生命色彩。课堂作为一个汇集了人的场所,在人与人之间有着密切交往的活动过程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以及多方互动将呈现出一个具有丰富生命色彩的意义空间,人的丰富个性投射出丰富的生命色彩。知识社会学认为:“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建构,必然体现着人的价值抉择与人际互动,表现出人类的伦理关怀。在以知识为中介的课堂教学”特殊场景中,教师作为经验丰富的成人与开始体验生活滋味的未成年人结成一种特殊的关系,教师所特有的角色要求其尽可能地为学生展现生命成长的多样性与恰当选择的重要性,并为他们的选择创造机会,提供必要的帮助,而教师在亲历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在具有生命色彩的课堂上,每一个个体都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受和体悟。通过把学生带入一个宽广的生活世界,人所特有的自主性必然会促使其不断地追问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全体之中。个人进入世界而不是固守着自己一隅之地,因此他狭小的存在被万物注入新的生气。如果人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人就能够真正成为他自己。”这也是回归本真意义的教育——使人成为他自己。
生命的意义最终是在生活中展开和实现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应该是一种特殊意义的生活。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生活就是人的存在,就是人生,人除了生活,再无其他。“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因此,可以说生活是无处不在的。杜威明确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而“学校即社会”。他指出:“教育既然是一个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在这种社会生活的形式里,凡是最有效地培养儿童分享人类所继承下来的财富以及为了社会的目的而运用自己的能力的一切手段,都集中起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怀生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已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促进人的发展成为有效教学的核心。研究人员曾观察过一些特级教师的教学行为,从他们的行动中不难看出:优质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尊重学生,关怀每个生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