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西宜春330800
摘要:水资源被广泛用作清洁可再生能源。水利工程提供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的需要,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系统有着积极的影响,如筑坝为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水资源,缓解洪水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设也有消极的影响,如改变当地的气候条件,造成河流水文形势的变化,导致河流局部断开,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准确分析评价以及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已成为我国水利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设计阶段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初级阶段,主要为设计工程,即在概念上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构造与分析。但是这一阶段从根本上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着影响,设计阶段以水利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为关键点,水资源最终的开发程度及利用率始终受它影响,而水利工程建设的预设建设范围,将贯穿整个水利工程的实施。
1.2施工阶段
要说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最大影响,那就非施工阶段莫属了。该阶段会挖掘地表,主要是位于河流周边。因此,大量的废弃物被产出,在堆放这些废弃物时需要占据大部分土地资源,从而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地表的植被,更有甚者,水土流失会因此而发生。而废水的产生,则是不可避免地归罪于挖掘、混凝土施工及填充围堰。废水的排放,往往是不经过任何处理的,从而污染了河道内原有的干净水质,水中的鱼虾等动物也会因此而死亡。除了废弃物和废水外,粉尘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来源,大量的粉尘在随意飘飞,最后留下一个满是粉尘污染的环境,而一旦固体废弃物没有得到适当的清理,则会堵塞河道,影响河流的通畅性。
1.3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3.1影响当地气候环境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该区域的水域面积必然会明显增长。当地的温度、湿度、降水量等气候因素会发生变化。在完成水库的建设时,因受到太阳光线的直射,水库中水的蒸发不断加剧,随之而来的便是降水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除此之外,水汽交换会因水利工程建设的落成而有所变化,以水面交换来替代原先的地表交换,周边环境的湿度会因此而增加。
1.3.2影响水文系统
对水文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好与不好都具备。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相对静止的胡波会逐步取代本来处于动态状态的河流,这是因为一些河流变得不连续,水流的方向以及速度都受到了影响,发生了重大改变。
1.3.3影响水域温度
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水温相比原来的状态来说,会变得更高。相对增加的水域面积,及相对降低的水流速度,两者间的结合,使得水流在进出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些流不出去水库而一直滞留原地的水,不可避免的从环境及光照中吸取热量,最终改变了水温。
1.3.4影响土壤状况
当地的土壤状况会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得到一定的保护,还能防御水灾局域,使农田庄稼以及建筑物等逃离水灾,此外,农田中作物的水灌溉也得益于水库的建成。但是,凡事有利皆有弊,水库建设完成会带来以上利益,同时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如水位上升,而水位的上升出现的静压力则会导致水库中出现渗漏这一现象,然后使周边土壤中的地下水位变得比原来要高,这样一来,原本肥沃的土地变得不那么肥沃,甚至还会让大部分土壤出现盐碱化。
2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
2.1事前环境保护
要实现事前保护,环境考察的工作一定要落实到位,找专业人士对水利工程建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何种程度的影响进行严谨评估,根据需要制定好一系列预备保护方案。其次,要认真审核水利工程的设计图,尽量保证该项工程与环境有一定的契合度,从最小程度上改变环境,严禁使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2事中环境保护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工程中,环境的监督检测是必不可少的,要建立有效完善的监督制度,使现场的施工能够严格地按要求进行,并且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污水废弃物等进行处理以及排放。另外,还应时刻关注着周边环境的变化状况,当环境的污染问题出现时,应及时汇报,并第一时间根据事前保护中拟定的预备保护方案来处理这些问题,既然无法阻止事故发生,那就要及时处理问题,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尤其是要防止这些环境问题一步步扩大。
2.3事后环境保护
即使是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保护工作一样不能松懈。在水库完成和使用时,应该要在当地实施一系列的以修复环境为目标的工作,力求原有的绿色资源,如森林、草地植被等恢复到原有的模样。还应该设立一个机制,主要用于观察当地环境变化,记录水利工程建设后所造成的后续的长期影响。这样做不仅能使保护工作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作为参考例子,为以后的水利工程建设作出贡献。
3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危机的发生不仅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也是产业结构大调整的重要因素。在这种转变中,新的平衡仍然难以实现,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重新塑造。水利是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水利管理战略,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虽然近年来水利建设发展迅速,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暴露了现有水利体制的不足,难以应对新的矛盾和问题。如果水利系统能承担起恢复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就必须在观念、管理、技术、资金等方面逐步取得实质性突破。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已成为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人类活动密集、资源类型缺水的地区,生态环境危机的形成往往意味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超过自然恢复的范畴。因此,生态环境的恢复很难简单地通过人类活动的撤退恢复到过去的状态。在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现行政策是考虑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环境、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面对当前问题,我们必须把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友好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体系,把环境问题放在首位。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各个阶段,实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在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危机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不同,生态环境的恢复不可能仅仅依靠一种形式,而需要选择同一形式或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因此,结合当前中国的水利建设和发展情况,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要求,生态水利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重点应该集中在以下4点:1)恢复水破坏工程;2)水污染防治;3)缺水地区水环境改善;4)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的重建和恢复。
结语
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而生态环境问题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研究生态环境,实质上可以延伸至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和互惠互利的关系。水利工程更是如此,它既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国家的发展作出着重大贡献,同时也在侵蚀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是,我们在建设水利工程时,不能一味的以以利益为主,不能抱着不惜破坏环境都要创造利益的心态,而是应该对自然保持着敬畏的态度。既然水利工程不可避免要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不妨把保护生态系统也融入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让两者的对立关系得到缓和,以正确和良好的心态来对待水利工程建设,运用多方知识来保证水利工程所带来的利益能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毅.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质量探索,2016,13(01):44-45.
[2]高占举.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J].科技风,2016(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