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琴
哈尔滨市传染病院150030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为艾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结果,艾滋病住院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主要为孤独感、恐惧、愤怒、自愧等。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结论,对艾滋病患者采取以心理护理为重点的全方位、个体化护理,对艾滋病人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心理问题心理护理
前言: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全身衰竭和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的一系列机会性感染。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主要是通过性、血液和母婴3种接触方式传播,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它不仅给患者造成生理上的巨大伤害,同时也在心理上、精神上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创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艾滋病以极快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以青壮年为主。所以护理人员要掌握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使艾滋病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况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延长生存期,提高其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艾滋病患者,其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17-29岁30例,30一39岁40例,40一49岁20例,50一64岁10例;血液传播50例,性传播40例,针刺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
1.2方法
通过护士与病人进行而对而的口头询问方式交流,观察病人的而部表情、言语表达、情绪变化、对治疗护理的配合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分析AIDS病人的心理状态。通过自行设计表格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造成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100例住院艾滋病患者进行自评。发放艾滋病住院患者存在心理问题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护理前后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才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心理特征
本组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紧张:没心理准备,不知所措,本组30例患者都有紧张心理;当第1次被确诊艾滋病时,患者不敢面对疾病,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可以出现烦躁不安、失眠、厌世轻生现象,不仅增加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影响治疗效果。沮丧:对事实不肯承认,本组30例患者都有沮丧心理;当知道自己患病后会有各种各样的害怕、恐惧心理,害怕死亡,害怕各种治疗对自己不利,害怕孤独,担心亲人、朋友会远离自己,怕受到冷落、鄙视,临床表现为行为懒散、懈怠、拒绝配合治疗。易怒:把感染原因归咎别人,产生报复心理,本组20例患者有易怒心理;封闭:少言寡语,表现为对患者的疏远和冷漠,甚至断绝关系,使患者处于孤独、无助的处境,出现敏感多疑、不知所措,总担心自己病情加重,无法治好。本组20例患者有封闭心理。
2结果
本研究显示,100例AIDS病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紧张心理共30例,沮丧心理30例,易怒心理20例,封闭心理20例。
3结论
3.1心理问题
孤独、无助心理,由于患者亲人、朋友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表现为对患者的疏远和冷漠,甚至断绝关系,能有很多的疑问、问题及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郁闷,不能或不愿和任何人诉说,因而会感到孤独和无助。尤其是住院后接触的都是陌生人,医生与病人每天接触交流时间相对较少,护士由于工作繁忙也很少坐下来与病人每天深入交流。另外由于AIDS是一种传染病,住院后病人的亲朋好友对病情不了解,为避免被传染而减少探望甚至不来探望,使病人产生一种被遗弃、感到孤独感。
自卑、被歧视心理,艾滋病同其他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它一直被认为与道德、伦理、法律有密切关系,容易使患者产生精神负担,总认为别人已经知道,并在背后不断地指责和议论自己,因此感到无地自容,且患此病后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能治愈。怕家人、同事知道后瞧不起自己,并受到责备、歧视,惶惶不可终日,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以及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悲观绝望,疾病本身的不可治愈性、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折磨、病友的不幸去世、以及即将而临的死亡,都成为一种恶性刺激,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患者情绪低沉、不配合或自暴自弃,产生厌世心理,甚至绝望自杀。
3.2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正性的情感支持,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高度的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保证。在工作中要把病人当成朋友,让病人相信医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在与病人交往的过程中以诚待人,把病人当成朋友,同时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掌握良好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技巧,能够认真地采取开放式谈话,重视信息反馈,不以道德观来衡量患者,而是以正常的医学观看待患者,不歧视患者。
鼓励性交谈,当患者而对困境、危险而无助时,时常会出现放弃、轻生的念头,根据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环境、文化程度、从事职业以及性格的不同特点,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护士应鼓励患者建立适当的精神寄托和精神支柱,勇于面对疾病,着眼于未来,重新生活,接受他人的帮助,接受医护人员的身心护理。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运用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不良心态的语言和非语言性沟通,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体察患者的心理需要,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身体上的痛苦,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增强病人与疾病斗一争的信心,有些病人对AIDS知识一知半解,对疾病有错误认识,不配合治疗或丧失信心甚至产生丝望、厌世心理。护士向其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知识,说明AIDS通过一定的途径可以预防和阻止其传播,感染HIV病毒并不是一种很特殊的情况,这种感染在担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生过,任何人都可能被感染,因此完全不必要有自卑、自怜、厌世心理。动员其家属经常来探视、与病人多交流、安慰病人,使其注意力不再局限于疾病,时刻感受到家人及朋友的关心,这样病人有了情感支持,对其康复大有帮助。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应激引起的心身反应呈负相关。
4结语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且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由于歧视、害怕、对艾滋病知识不了解等相关因素,使得患者的心理压力一般高于常人。如果他们的心理问题得不到积极有效的解决,可能由此滋生厌世或报复社会的情绪,成为一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所以医务人员要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便展开心理护理,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快的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徐莲芝,实用艾滋病防治指南[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53.(11)23-45
[2]宋洁,黄彬,护理人员艾滋病防护知识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0(1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