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1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探索

严晓蕾

严晓蕾(长沙南方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摘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职业院校迫在眉睫的大事。如何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怎样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怎样在校内外开展创新活动,笔者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近十多年来,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也反映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够,就业后的创新成果不多。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教育。

一、创新教育是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技能性,这种人才和综合大学或理工科大学培养的人才有着明显的不同。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最直接的结合,它能使人的才能在职业岗位上得到直接、迅速、充分的体现,从而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另一目标是培养技能上的创新人才,这就需要创新教育来完成。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有一种自卑感,认为发明创造是大知识分子的专利,与自己无关。殊不知,创造性思维人人皆有,个个都有创造潜能,一辈子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在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有人发明了几十项专利。

1.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学生的创新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心理因素,包括创新意图、创新愿望、创新兴趣等。创新动机是复杂的、多层次的,需运用氛围影响,用目标、感情激励,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创新动机。学校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即使学生说错了也不要忙于下结论;在学生中大力宣传靠智慧辉煌人生,用创新为人类造福的人生目标;利用青少年好胜心强的心理,围绕职业、生活所需的事例,教师多给一些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索活动,并给予成功者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点燃学生心灵中创新的火花。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青少年的天性,教师要倍加保护和培植,特别是课堂上面对学生突发奇想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屑一顾,甚至训斥、嘲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扼杀。一个优秀的职校教师,要很好地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鼓励他们去异想天开,大胆提出富有创新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善于观察,才会有新的发现,才会捕捉到发明创造的契机。一要注意看,因为人所搜索的信息,有百分之八十来自于视觉。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如我校学生在街道散步时,就能观察到护栏的清洗多么费事,于是萌发了发明护栏清洗机的愿望。二要注意听,听觉可以给人们提供百分之十的信息,但这百分之十有时却是关键的。教师要启发学生会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一切可观察的事物,既不能忽视平凡小事,精细观察那些不起眼的亮点,还要观察奇异的事物及现象。在观察过程中,有时需要变换观察的角度,有时需要变换观察的距离,近距离只能看到事物的局部,只见水珠,不见大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远距离可看清事物的本质。

二、创新教育要融入教学环节中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最终的目的是在于应用,在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技能型人才是生产的实践者,生产的指导者,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不只是要求学生懂得科学道理,还要让他们懂得如何去做,懂得怎样把所学的知识用于生产实践。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需要创新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更需要创新教育。在实践中形成技能、技巧,在实践中去发现新问题、认识新真理、开辟新的知识领域,进行创造性劳动。

1.课堂教学结合实践,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职一些技术基础课,涉及的中学数理知识较多,学生感到难学。如何在这些“难学”的课程中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并融入一些创造学的基本知识是一条好的途径。人的左脑善于抽象思维,具有说话、书写、分析、联想、数学解题和记忆等功能,这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得比较好。而右脑善于形象思维,具有知觉、类比、直觉、图形化等功能,右脑被称为“创造之脑”,应在实践中得到开发,左右脑配合运用,才能妙思如泉涌。

2.坚持实训不断线,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新生后备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形式。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特点之一就是动手能力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这里讲的实践并不是局限围绕专门教学实验设备进行的简单操作,而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围绕生产设备进行零件生产的实践。这些知识有些是显性的,如教材中的定理、公式;有些是隐性的,如知识之间的联系及某种经验。这些联系和经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