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跟莉董爱波付婷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50000)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正确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做到操作程序规范,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无局部、全身不适和不良反应,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保护静脉,减少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和血管损伤,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利于抢救和治疗。
【关键词】静脉输液一次性穿刺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0-0261-02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因此静脉输液的全程各个环节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如何选择血管、如何一次性排气成功、如何一次性穿刺成功、如何减轻输液疼痛、如何减轻拔针后疼痛等是大家一直探求的问题,我通过在临床工作十余年,总结如下。
1如何选择血管
选择粗直、有弹性的血管为主。不同类型患者的血管选择略有不同。男性患者、体力劳动者一般选择较粗的血管,因为这类血管易穿刺,针头进入血管后不易刺破血管。女性患者血管一般细而不直。皮肤软,血管壁脆而容易破。可在静脉输液前用热毛巾敷于注射部位,使血管扩张。小儿患者的血管细、壁薄、隐匿、易躁动、不好固定,较大患儿四肢脂肪较少,以四肢静脉为首选[1]。而新生儿头皮静脉为首选。对于小儿患者头皮静脉一般选择额前正中静脉、颞前静脉、顶部静脉及枕后静脉。
2如何一次性排气成功
排气时莫菲氏滴壶内的液体及排液速度要有严格要求:排气时,右手拇指和食指反折滴壶下输液管,吸入液体至滴壶的三分之二,打开小开关缓慢排气,注意排气时液体不能太快成线状,因成线状液体冲击压力较大,可将莫菲氏滴壶上部的气体压入下段管道而形成较多的气泡;左手持滴壶,使其与水平面45度角,使液体顺着管壁迅速流下,减少了液体因垂直滴入时造成的莫菲氏滴壶下端与输液管连接处产生的气泡,提高了排气的成功率。滴壶内液体最低不可低于一半的高度,以免由于液滴砸到液面上所产生的小气泡进入滴壶下面的输液管。因此在输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莫菲氏滴壶液面的高度。
3如何一次性穿刺成功
3.1穿刺方法
传统的静脉穿刺操作要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松拳。但是长期的实践和研究证实握拳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由于握拳者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致管腔变瘪,进针后易穿透血管;由于握拳时血管被拉长,穿刺时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会出现松拳后针尖斜面部分脱出血管外的现象,也就是局部慢渗现象。
经过大量临床实践,非握拳穿刺法患者手指与手背成弧状,这样可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此法手背静脉充盈明显,避免了紧握拳穿刺的缺点。具体操作方法是:扎止血带穿刺前,嘱患者反复握拳、松拳,能使指间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向心回流,被穿刺手自然放置,操作者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小指放在患者手指背面,其余三指放在患者手指掌面,这样操作便于穿刺。
3.2特殊血管的进针技巧
对于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的患者,用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如用棉签蘸硝酸甘油,擦拭局部皮肤。
水肿病人静脉往往不明显,应按静脉走行的解剖位置,用手指压迫局部,以暂时驱散皮下水分,显露静脉后再行穿刺为好。
肥胖病人的静脉较深也不明显,但较固定,摸准后再以30度斜角深进针,回血后将针头稍挑起送入血管内即可成功。
脆弱静脉血管比如慢性消耗性疾病应该选择从血管旁侧进针,刺入时针头方向与血管平行,针进血管时不能用力过猛,原则是宁慢勿快,持针要稳。
大出血或失液者由于血容量减少、静脉空虚,此类静脉穿刺时要特别小心。应采取挑起进针法,即将针放平,针尖进入血管后针头稍微挑起,使血管前后壁分离,使针尖斜面滑入血管内有失阻感,即使无回血针也进入了血管,即可注射[2]。
活动度大的静脉可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血管两端,在血管上旁以30度斜角进针,回血后,针头稍挑起,顺着血管进入少许即可。
小儿头部静脉进针的角度几乎与头皮平行,缓慢将针头直达管腔。此类静脉原则是宁浅勿深,宁慢勿快,固定稳妥。
4如何减轻输液疼痛
有研究证实大角度穿刺可减轻进针疼痛或者达到无痛,这与注射时皮肤所承受的压力,皮肤血管神经分布及皮肤结构特点有关;另外分散患者注意力也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的感觉。
进入血管的针头越长,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面积越大,对血管壁的损伤越严重,针头进入血管长度短对血管损伤小,血管使用寿命长,病人疼痛反应小,故应减少进针长度。
5如何保护血管和减轻拔针后疼痛
在临床中经常会有患者拔针时疼痛或是由于按压针眼错误而造成的皮肤瘀斑。静脉输液时皮肤表面和血管上分别有两个针眼,所以拔针后应指导患者纵向按压针眼以达到止血目的[3]。正确的拔针方法应该压迫范围以皮肤和血管壁两个穿刺点为中心,而且要大于两个穿刺点,右手拇指与食指持针柄的上下面快速拔针,拔针时要慢慢的向外拔针,按压针眼的手在拔针瞬间要虚压在上方,待针尖离开皮肤后迅速按压针眼穿刺部位五分钟。拔针后可指导患者将手臂上举,利于血液回流,避免穿刺部位肿胀隆起。
参考文献
[1]张闽辉,章萍.不同手法对静脉穿刺影响的对照分析[J].安徽医药.2006.06.
[2]黄珊.提高老年人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探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08.
[3]徐莉杰,张义玲.老年患者浅静脉穿刺技术的进展[J].医药论坛杂志.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