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与知识经济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外语教育与知识经济探究

黄涓

黄涓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650031

摘要:知识经济的出现为人类摆脱经济增长与环境、人口问题的矛盾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辟了崭新的道路,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趋势,发展知识经济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课题。知识经济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经济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在知识经济时代,所有的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

关键词:知识经济外语教育探究

21世纪被称为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这一态势将会以较快的速度渗透到各个领域,撞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知识经济这一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知识和技能的创新,而这一切的实现依赖于教育。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当今世界正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技术革命的挑战时期,各国之间经济、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竞争、民族素质竞争和人力的竞争。外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外语教育正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成长的,长期以来为社会主义各条战线输送了大批高质量的外语人才,为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的出现为人类摆脱经济增长与环境、人口问题的矛盾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辟了崭新的道路,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趋势,发展知识经济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课题。从表面上,知识经济只是一个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经济概念,但无论从外延还是内涵来说,知识经济所涉及和覆盖的范围都更广泛,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广度和深度。知识经济对知识的认可不仅仅在于知识不再是资本主义的附庸,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处理、传输成本及效率不再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信息(智能)时代就是人们所说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一切以知识为基础,所有的财富核心都是“知识”,所有的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在所有的创造财富的要素中,知识是最重要的因素。

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具备很多条件:第一,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第二,知识经济必然建立在对工业社会生产力系统的改造、优化以及丰富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第三,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基础上。其中最主要的是必须具备相对强大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而具备这种创新能力的唯一资源则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中的人才。人才是知识体系中的第一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键因素。一个国家的人口和劳动者的科学知识水平和生产能力越高,劳动力的质量越高。人的全面发展,将为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创造基本动力。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素质是决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亿万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知识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谁拥有更多的知识,谁就拥有更多的主宰权。知识资本推动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知识经济中的第一生产要素是作为无形资产的知识,这种经济是通过知识不断开发出富有的甚至是取之不竭的资源,从而创造出新的巨大财富。知识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是人力资本的知识资本。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体系中的第一资源,人才是知识经济的载体,是根本。因此,要发展知识经济,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掌握高技术和现代化科学管理知识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人的培养依赖于教育,而作为面向21世纪的外语教育,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掌握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和计算机是人类在21世纪的要求。当今谁重视在外语上的投资,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谁拥有的知识越多,谁就能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二、外语教育

语言教育主要是指本民族语以外的语言教育,即外语教育。F·Vaillancourt(1989)指出:“如同通过工作经验或通过诸如教学和历史科学的正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一样,语言本身也是一种人力资本。”因此,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美国经济学家Schultz认为:人力资本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空间、能源和耕地并不能决定人类的前途,人类的前途将由人类才智的进化来决定。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无论对经济增长还是对个人收入的提高,都会带来巨大的效益。这一切取决于教育,教育开支作为一种生产力投资,它要耗费成本,又能带来经济效益。人们投资于外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得外语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解读外语信息的能力,此能力作为资本的形式存在自己的身上,在今后从事的生产中,更有利于自己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从而既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又能为社会和个人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及时调整外语教育政策,一方面增加了经济投入的力度,另一方面开放外语教育市场,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外语人才。这批数以十万计的外语人才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尽管我国外语教育发展规模空前,但与亚洲其它一些国家相比,我们的总体外语水平不高。很多大学生花了近10年的时间学习英语,依然学不好,口不能说,耳不能听。由此可见,外语教育在总体水平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关键出路在于改革。

三、外语教育改革思路

1.应试教学主导外语教育

我国的应试教育始于80年代初,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十分严重,外语(尤其是英语)教学主要围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转,各种“模拟考试”、“强化训练”使学生进入了“做题、打勾、对标准答案”的怪圈。广大外语教师在统考的指挥棒下,只能是一心为达标、为提高通过率而努力,以致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教师偏重知识讲解和学生死记硬背的课堂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虽然教师和学生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因此,应试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能力的外语人才。

除了学生要长期承受考试的压力外,教师、医生、律师、科技人员、企事业技术人员和国家公务员都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外语考试以获取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国家劳动人事部甚至还专门设立了“国家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ublicEnglishTestSystem,简称PETS),作为各行业专业知识、技术人员晋级的硬性条件。无论一位教师或科学家专业水平有多高,只要他没能通过相应的英语等级考试,就不可能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工资、医疗和住房等条件不可能得到改善。所以在中国,外语考试已经与每个人的前途和经济利益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成为每一个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中国人必须跨越的门槛。

此外,应试教学主导外语教育的一个严重后果是扭曲了正常的外语教学,学生主要以背单词、做习题、通过模拟考试掌握一些考试技巧为目的,他们不愿看外语教材,不爱读外语名著,却对速成外语、应试外语等市面上的“速成教材”情有独钟。这样,虽然考试成绩会有所提高,却不具备最基本的外语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应试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2.教学模式滞后

多年来外语教学一般采用传统教学法,一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由于外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学生的参与才能提高外语能力。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外语应用能力。教学模式必须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求的多元、复合、梯次型高级人才培养的需要。

3.外语教育地区发展差距悬殊及师资缺乏

我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西部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有直接联系。在那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由于缺乏教育资金的投入而导致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落后的条件严重制约着这些地区的外语教育,个别地区外语教育甚至处于空白状态。外语教育的失衡不仅表现在地区之间的差异,即使在省内也存在着城镇与乡村的差别,甚至在城市内,城市居民子女与农民工子女所受到的外语教育也存在很大差别。而我国的外语教育承受着数量庞大的人口压力,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大学,都普遍面临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的困境。

外语教育要跃上新台阶,关键在于提高外语教师的全面素质。外语教师的全面素质包括外语水平、外语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较高的人品修养和令人愉快的个性特征。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的外语熟练程度和对所教科目的语言文化背景的熟知,有益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外语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形成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决策;教师本人的重要个性特征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学习机会。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的到来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想在科技文化领域取得进步,外语是关键之一。加强外语学习这一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罗贵权《教育经济学论稿》.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

[2]杨娅《知识经济与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云南社会科学(增刊),1999。

[3]许其潮《从外语经济学角度看我国的外语教育》.外语与外语教学,第8期,1999。

[4]罗家英《知识经济与观念的构建》.云南社会科学(增刊),1999。

作者简介

黄涓(1962-),女,汉族,江西,博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应用语言学、语言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