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张范镇中心卫生院山东枣庄277000)
【摘要】目的:探析神经衰弱患者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划分本院2011年10月—2016年11月接诊的神经衰弱患者110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常规护理、针对性心理护理,分析两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焦虑与抑郁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干预神经衰弱患者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焦虑与抑郁状况,且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针对性心理护理;神经衰弱;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261-02
神经衰弱,长时间处在紧张和压力中,引起情绪烦恼及睡眠障碍等症状[1]。心理社会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神经衰弱症状波动,许多学者认为,精神因素是诱发精神衰弱较为重要的因素[2]。本研究结合本院2011年10月—2016年11月干预神经衰弱患者的针对性心理护理情况,现将相关研究情况做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1年10月—2016年11月接诊神经衰弱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45例,女10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8.5±3.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7.5±4.5)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测量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介绍医院情况,询问患者病情状况,考虑患者病情,采用相应治疗方案,调整患者心态,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理安慰,按时用药。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合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和患者开展沟通,认真倾听患者心声,安慰并鼓励患者,让患者养成乐观的心态,调节患者心理压力,让患者早日康复。②为患者提供重要支持,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影响情况,鼓励患者家属多安慰患者,得到其支持,调整自己不良情绪,陪同照顾患者,以此强化干预效果。③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通过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心理状况,要求护理人员细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以更好地解决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结合自身体会,通过积极情绪对患者施加影响,进而构建彼此间良好的医患关系。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焦虑与抑郁、护理满意度情况。对焦虑与抑郁情况的评价,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由W.K.Zung于1971年编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W.K.Zung编制(1965),包含项目20个,划分4级评分[3]。对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分数高,表明患者满意度高。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表格中,分别以(x-±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t检验、χ2检验,分析组间项是否存在差异,如,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焦虑与抑郁情况评分
表1两组心理焦虑与抑郁情况评分比较(x-±s,分)
观察组患者2011年10月至2016年11月间护理满意度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4)。
3.讨论
神经衰弱,患者长期紧张及受到压力,带给精神及脑力疲劳,通常会出现多种症状,如失眠多梦及睡眠障碍等,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各种负性心理,从而引发神经衰弱[4-5]。许多学者认为,精神衰弱与患者心理和精神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精神衰弱[6]。神经衰弱患者会往往存于心里疾病,需要接受心理治疗,促使患者恢复。
针对性心理护理,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积极主动接待患者,将自己介绍给患者,带着患者参观病房环境,告知患者医院制度,分散患者注意力,弱化患者疾病意识,合理安排患者生活起居,根据患者喜好,参与课外活动[7]。
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心理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较低(P<0.05),同时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提示,神经衰弱患者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明显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
总之,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明显改善神经衰弱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受到患者欢迎,可推广于神经衰弱临床治疗当中。
【参考文献】
[1]丁刚.西医常规疗法结合中医情志护理治疗神经衰弱91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2):48-50.
[2]李毅,李学武,吴冬凌,等.赔偿性神经症患者MMPI及相关心理量表特征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4):274-276.
[3]李亚玲,陈珏,虞一萍,等.神经性厌食患者的人格特征及焦虑抑郁症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8):590-594.
[4]房立丽,关鑫,于大力,等.心血管神经症病人的心理应激及心理干预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6):170-170.
[5]梁余航,周曙,陈湛愔.汉语成语N400在神经衰弱和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33-35.
[6]冯秀香.对神经衰弱失眠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9):108-109.
[7]刘静,吕永刚.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神经衰弱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0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