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作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3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作教学

王军华

王军华河北省大名县张铁集中学

摘要:教学工作发现,很多学生在绘画时作品缺乏新意,脱离生活,技法陈旧,没有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笔者经由多年的美术教学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走进生活,创设情景,发挥想象,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美术创作活动中来,是美术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生活想象创造力

美术创作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造型能力是很好途径,特别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并通过美术的形式去表现生活的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美术创作教学虽然呈现出可喜的结果。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深入还显得稚嫩,还缺少从自己与自然、与现实生活的体验中积累感性经验和创作素材,触及到创作画不少学生以重复性的卡通形象和简笔式的图解的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生活是的源泉,任何一个艺术家,如果离开生活这个宽阔的海洋,那他们的艺术之源便会干涸。元代画家黄公望“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中生,意态忽忽,人不测为何,乐而忘返。”唐代画家王默“扁舟泛海,”以尽览“海中之水”为趣。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早年当过工人、水手、淘金者,广泛的游历人生…这些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们以丰富的人生告诉酷爱艺术的年轻一代应该学习自然,走进生活。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学习的体验及素质下的课改精神,得出如下体验:

一、认识生活,体验生活

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艺术家深厚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学问知识,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家都非常重视生活对创作的作用。大诗人歌德主张依靠体验,认为现实比天才更富于天才。鲁迅先生也说:“作者写出作品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诚然,每个中学生不一定都成为艺术家,但是培养创作的意识是非常关键的,它能诱导学生潜在的想象力,表现力,让一个人的才情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其乐无穷的,但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去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就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还停留在盲目的无意识状态中,作为教师就要引导他们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捕捉生活中最动人的一瞬间。善于从平淡的表面去表现其不平常的美。我要求学生做到三点:1,做一个有心人,仔细留意身边的人和事;2,努力挖掘其中美好的东西;3,找出其中的新,奇,趣。

平时上课只要有可能,我都尽量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我们学校地处郊区,田园风光优美。我利用这天然的优势,走进生活,走向田野,走近农民,农忙季节,我组织学生一起走进麦田,做一回“拾穗者”,体会德国画家珂勒惠支在油画《拾穗者》中所体现的对农民的深切关心和无限爱戴之情,然后根据体验创作一副画,同学们在经过一次汗水的洗礼后,更加明白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美在晶莹的汗水中,美在幸福的笑容里,于是他们情不自禁的拿起画笔,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丰收图”,回去以后经过精心整理,画面少了些许浮躁,多了一份思考与内涵。其中的一位同学描绘的是“希望的田野”,画面上同学们弯腰拾穗,金黄的麦穗映着同学们火红的笑脸,画面色彩亮丽,对比强烈,寓意深刻,名字也起得绝。同学们都说,感觉胸中有太多的东西要表达,生活实在是太美了。还有一位同学描绘了几位农民在麦田里割麦的情景,他们的脸上是陶醉的笑容,他们的眼里流淌着幸福,画面以大片的麦田为背景,没有任何点缀的东西,表面上看显得“意犹未尽”,其实不然,这位同学独具匠心,画面让人浮想联翩,寓意深刻,连笔者都叹为观止,试想,如果不能让他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去挖掘生活中的动人之出,他们能创作出如此精彩的作品吗?

二、创设情景,发挥想象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想象则是开启创作的钥匙。将感受与艺术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德国家黑格尔有句名言:“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也指出“没有想象力,一切功能,无论多么健康敏锐,都等于乌有。”“灵通八极,心接万物,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想象力以其幻想、联想等方式出现。”我们中学生应该从小就要培养这种神思的力,这样对于他将来的艺术创作将有着神奇的不可低估的力量。“俄国画家苏里科夫偶尔看到一只黑色的乌鸦停驻在白色的雪地上,后来竟成了创作名画《女贵族莫洛卓娃》的意象。古埃及狮身人面像是想象的产物,古印度的千手湿婆婆是想象的参物;中国的美女蛇白娘娘也是想象的产物。所以,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神仙鬼怪,花鸟虫鱼都任艺术家驰骋想象。具象反映,意象变异,抽象显现,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作为中学生,要想有较强的创作能力,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是不行的,没有想象力的画如同一朵没有水分的玫瑰,一条不流动的河流,一轮不发光的月亮,缺少生命之源,只有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画面才如同注入新鲜的血液,魅力四射,韵味无穷。而想象力的培养,源于生活中情景的创设,构思的独到,学生由于平时进行美术创作训练比较少,因此,在创设情景方面有一定难度,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了解绘画创作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绘画创作教学是发展学生如何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也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个极好途径,它能促进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技巧,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广阔而多彩的,创作时需要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能对自然美、现实美和艺术美进行鉴赏和评价,并能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成为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而在现在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创作创新能力的匮乏。在构图过程中缺少截取生活典型与形象特征的捕捉,导致作品平铺直叙,空洞概念和面面俱到。真正的艺术创造是源于生活,所谓的艺术也要表现生活,自然山川,花鸟虫鱼,人事百态,劳动场景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描绘素材。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和对形体色彩线条的敏感,是学生创作的源头活水,自然现象中所蕴藏的事物形态美是无穷的,认真地加以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新奇的美妙的形和色的存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由心出发,从鲜活的现实生活入手,抓住零碎细小的感受,这样容易表达作者的切身体会,也就不难发现美在哪里。当我们阅读米勒《拾穗者》、《晚钟》画作时,一定会为画中的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所感动。一般情况是这样:凡是具有表现现实生活能力的,再去画卡通、神话、童话等一类题材,困难会少一些,如果反过来,困难就大得多。

四、如何从经典作品中导入形式美感

要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且强调说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为,成功的美术作品,都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评价,是作者理想和愿望的表现,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无论风景、静物、人物,一盘水果、几棵蔬菜……只要是美的、动人的,都可以入画,这也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积极性。但是生活中人物景物随便占据位置,就很难产生美感,在画面上就需要通过有秩序地组织和布局,产生正常美的视觉秩序,对比与调和,对称和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在学生创作时需要考虑进去的,运用这些法则就有可能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画面有所改观。选择经典作品作为切入点,这些作品经过千锤百炼,凝聚作者的大量的心血,无论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一定的高度。体现了某些图式对人的情感和精神的心理影响,为在画面上营造某种效果或精神指向提供了可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经典作品导入形式美法则,研究它们的构图布局、位置安排、取舍关系等。可以大大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把在这些优秀作品中体会到的精巧构思运用到自己的画面中。达到丰富画面的作用。对立统一规律是形式美最高级最简单的法则,也是最常用的规律,对立统一产生的效果是朴素的辨证和谐。美术教学中的很多内容涉及到形式美感,因而,有了这样一层铺垫,学生对的审美视野会有所拓展,学生在面对素材时,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来经营画面,特别是视觉中心的把握,主次的协调,空间深度的控制。

五、素材的提取与草图的创构

对素材的搜集学生往往感到头痛,尽管觉得生活的场景无限广阔,但选取哪个片段,是需要教师深入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放开手脚走进生活去用点、线和色彩甚至相机去记录眼前的一切,然后集中起来教师与学生一起从艺术规律的角度把握,探讨、发现美的所在。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对话,引导他们思考,帮助他们用各自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创作画的要求,通过连续的追问,或询问认知加工性问题——如解释、验证、重新聚焦和限定核心问题,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去关注生活中最感动的细节和精彩的瞬间,把景致之间的微妙差距提取出来让学生明白,一幅创作画,不仅有表达主题与意义,还要意趣、生活气息、真情实感的结合。生活中许多朴实、真诚的形象是由细小的瞬间组成的。因此。素材的提取离不开离不开对生活的感受。当解决了生活“源”的问题,我们就要从中找到“源”的价值,生活的场景并不都是入画的,不能照搬临摹,需要去发现那潜伏的美感。从生活的精彩的最有意义的一瞬间开始:都市的时尚景观,街头巷尾风俗到市场集市的风貌,同学同伴的举手投足到喜怒哀乐的表情,父母在家忙碌的身影和建筑工地火热的场面等等。在观察的基础上以简练的形式画些速写记录哪怕是几根动态线,更便捷的是用相机去记录,报纸杂志中的好的图片也是不错的参考素材,注意平时收集在创作时需要的某种动态场景也可能从中找到一些答案。从名作中去寻求思路,往往会给学生打通思维的通道,获得一定的认知。让学生体会到创作者是如何对素材的进行积累、选取、提炼并自重将它化为高于生活的作品。如席里柯《梅杜萨之筏》,取材于梅杜萨号巡洋舰海上遇难的真实事件,为搜集素材用了半年时间,访问死难者,研究表现死难场面的画作,有了素材的搜集就需要草图的创构,他起先画了很多草图试图去表达苦难,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不能深刻反映本质的内容,后来选择幸存者由于看到救生船的桅杆而欣喜若狂。《梅杜萨之筏》就是这样定稿的。中学生在创作画训练中对草图重视得往往不够,通常的情况是拿起笔直接在纸上进行,席里柯对创作的态度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草图的创构依赖学生对构图规律进行迁移,围绕视觉中心做构图布局,构图布局变化样式繁多,主要有横向型、斜线型、金字塔型、S形型、圆形等。选择何种样式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

六、绘画创作的加工完成

对草图做进一步修改,这个过程完成后就要考虑用何种形式手法去表现,多数情况是学生往往会把创作画表现成与素材一样,把像不像作为评价标准。这种情况的普遍将是学生在创作画训练过程中没有收获,教师的耐心指导在这一时期显得个格外重要,可以让学生教师选取的作品与作品素材原型对照,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家是如何对素材进行分析、感受、提炼、夸张。比较简便的做法是:教师事先备课时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景物、人物或事件来进行创作,如果用多种表现手法来演绎效果会更明显,直接让学生感知到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艺术史有不同的画家表现同一事物,同一主题,可以引入到课堂中,是很好的教学材料,学生在创作初始常常会有胆怯的心理,迟迟不敢下笔,尽管谨慎的画了一些线条和明暗也常常用橡皮擦拭,这时最好建议学生少使用橡皮,因为橡皮虽能起到修改和否定画面的作用,但也能否定自己的激情和消解自己的创意,当学生画出第一根线条和笔触时,后面的进程就要面临形式法则和创作规律的运用,这里的核心问题是要学会运用把对比手法,创作中没有对比就没有一切,著名连环画家贺友直在给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上课是曾经提到:画画追求什么,追求区别,就是与别人不一样,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一种感受。在进行画面结构时,贺友直还提到关键的一点:横线用直线衬,直线用横线衬,一横一直,一个层次,一直一横,又一个层次。看看那些经典画作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其实是非常讲究的,创作手法有绘画性的也有表现性的,具体要看你要表达的主题需要,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选择水彩表现会更好,要表达强烈分明选择版画效果会好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范围和生活经验,教师细心的发现学生身上有许多创造力,有的学生对线条比较喜欢和敏感,可以侧重用线来表现。具体刻画要有情绪和气氛的传达,主体要突出通常要放在视觉中心位置,背景要虚而不假,起到烘托主体的作用,色彩处理可以与主题成一定对比关系。

总之,初中生的审美观念逐步得到形成,有了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美的广泛体验,是培养创作能力的重要时期,更主要是形成发现的眼光,自觉的在平凡生活中寻找或发现创作目标,并能以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美术创作教程黄超成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

【3】美术教学论王大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构图创作陈宏向新元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