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元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四中学734500
在资源日益短缺、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压力和挫折成了初中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对压力与挫折时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将会导致不同的心理状态,长期积累则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探讨影响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一、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是应对研究的重点,已有的研究表明,应激源、环境条件和人格是制约一个人应对方式的三种主要因素,其中人格是导致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应激情境中采用不同应对方式的重要决定因素。更多的研究则是对应对方式在性别、年龄和人格特点上的差异性做了比较研究。
1.性别与应对方式。研究发现,中学生在对待生活压力时使用发泄、幻想和忍耐三种应对方式上有极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多地使用发泄和忍耐两种应对方式,男生则比女生更多地使用幻想来应对生活压力。另外一些研究同样发现女性较多地采用与情绪有关的或消极被动的应对方式,但这些研究者还发现从维护心理健康的作用来看,男性、女性在主动、积极应对压力上无显著性差异,即男女采用应对方式的功能无显著性差异。有研究表明,从性别的差异可以看出,女青年在碰到烦恼事情时,找人倾诉的比例高于男青年;而男青年则比女青年更多地将心事闷在心里,不找人倾诉,或不知道如何处理。这大概是由于在传统性别分工中,男性要在社会上扮演强者,导致他们不敢轻易将自己的心事外泄。
2.年龄与应对方式。年龄是个体成长的外在标准,个体的心理和生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或者改变。在应对方式上,年龄差异较大的个体的应对方式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反之,年龄差异较小的个体的应对方式差异不显著。有些研究表明青春后期的青少年比前期和中期的青少年较多地使用情绪取向应对和回避应对。生活中还存在应对方式的年级差异,但“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则不明显”。高年级学生更易采取“逃避现实”、“听之任之”的应付策略,而低年级学生更易采取“针对问题主动应付”的策略。年龄对学生应对影响不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个体入学年龄不同,一个年级存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应对方式主要受年级的影响,因而相近年龄阶段应对方式的差异不能体现出来。
3.人格与应对方式。心理学家对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做了研究,发现中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有显著的相关。不同人格特征的中学生应对方式之间有显著差异。A型人格的中学生倾向于使用着重情绪的应对方式,相比B型人格的中学生较少使用着重问题的应对方式;高自我价值感的中学生更多地使用问题解决和求助应对方式,低自我价值感的中学生则更多采用幻想应对方式。
人格是导致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应激情境中采用不同应对方式的重要决定因素,自我概念是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个体心理、行为具有广泛的影响。自我概念强度不同的个体在面对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也可能不同。自我概念会影响个体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而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初中生应对方式的研究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很多问题行为都在这一阶段形成或者出现,因而该阶段学生的应对方式尤其值得关注。研究表明,初中生较多使用解决问题、求助和合理化等积极的应对方式,不良情绪、退避和发泄类消极的应对方式使用较少,女生使用解决问题和合理化应对方式多于男生。还有人对初中生应对方式进行调查时发现:初一学生以积极应对为主,但到了初三,这种应对方式已不占主要地位。女生在应对方式上无明显趋向,而男生则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女生使用消极应对方式明显多于男生组。研究表明:初中生应对方式在问题解决应对上存在性别、学业成就差异,男生比女生、优学业成就学生比差学业成就学生更多地采用了问题解决应对。在求助应对上,年级和性别交互效应显著。
1.初中生应对方式的一般特点。初中生应对方式以问题解决、合理解释、寻求支持为主,对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使用得较少。问题解决、合理解释和寻求支持的得分高,表明当代初中生在遇到压力时能理智地面对,并采取主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2.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年级、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初中生应对方式在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合理解释、发泄情绪、幻想否认上存在年级差异。初一在寻求支持应对方式水平上高于初二、初三。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不同,他们接受的教育方式不同,使他们的行为方式也产生了差异。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水平上,初一高于初二、初三,初二高于初三,总体水平随年级的上升而下降,这和已有研究结论相符。为什么高年级学生更易采取消极应对,而低年级学生更易采取积极应对?可能原因为:初中生以学业为主,课程难度随年级的增加而增加,初一学生学习相对较为轻松,而初二、初三学生学业较重,尤其是初三还面对升学压力,如果个体感受到的应激源非常大,就有可能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因而学习压力可能是促使高年级学生更多采用消极应对的主要原因。
中学生在对待生活压力时使用发泄、幻想和忍耐三种应对方式上有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多地使用发泄和忍耐两种应对方式,男生则比女生更多地使用幻想来应对生活压力。初中生在应对方式的幻想应对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其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管问题的性质如何,女孩比男孩较多地寻求建议、帮助、安慰以及他人的同情。之所以如此,可能是进入青春期后,男生比女生更多地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成人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因而他们在面对压力时比女生较少采用寻求支持应对方式。
三、应对方式的建议
1.引导初中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可以从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入手。首先,必须使他们认识到自我的功能、积极的自我对自身个性健康发展的影响。加强学生自我的培养,第一,要指导学生掌握多种认识自我的途径,如从反省中认识自我、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通过活动成果的评价认识自我;第二,要指导学生掌握形成积极自我的方法技术,如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策划、积极归因训练等。其次,由于重视他人是学生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学生的社会活动也主要在学校中进行,因而,在学校中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对学生自我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青年学生渴求从他人的评价中来判定自己的价值,因此,在学生心目中有威望的教师、周围同学的评价会强烈地支配他们对自己品质和能力的估价,影响其自我评价的发展,进而影响他们的自我概念。在学生自我概念发展过程中如果经常得到别人好的评价和鼓励,他们就容易从这些信息中发现自己,看到自己的价值。这有助于形成自我评价的动机,从而产生对自己持肯定态度的评价方式。
2.开展初中生压力应对教育。加强初中生的压力应对教育,教育学生学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各种压力,特别是通过应对方式的教育训练,提高应对效能,帮助其自身舒解心理压力,对提高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初中生进行压力应对教育时,首先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念;其次,要加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训练,如放松训练、合理宣泄、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再次,要丰富初中生的压力应对资源,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有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社会支持能提高个体有效应对的能力,从而减轻压力的不良影响。加强初中生与父辈、亲属、朋辈、师生间的沟通,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压力应对。同时,学校可以积极创设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加强个体与社会间的联系,提高初中生的社会参与程度和社会适应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