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临床疗效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临床疗效对比

李霄

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湘潭411101

摘要:目的:观察和对比对白内障患者分别采用超声乳化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30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7d、1个月的裸眼视力情况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等两种手术治疗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中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的术后并发症明显更少,临床应按照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视力;并发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逐渐加快,白内障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患者由于受到晶状体混浊的影响而导致光线不能投射在视网膜,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视物模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了比较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在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30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30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①均经临床检查和超声检查明确诊断;②无手术禁忌症或严重基础疾病;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本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150例(175眼)中,男性82例,女性68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58.43±14.35岁;其中外伤性白内障患者23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3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7例。研究组150例(180眼)中,男性88例,女性62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59.21±15.17岁;其中外伤性白内障患者25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29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白内障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具体包括:给予患者表面麻醉,使患者体位取仰卧位,对患者的术前充分进行散瞳,并采用开睑器进行开睑。待患者的麻醉效果生效之后,于患者的透明角膜或巩膜位置作一个长约3mm左右的手术切口,切开之后往其中注入适量的粘弹剂,然后再做一个直径约为5.0mm~5.5mm的连续的环形撕囊,采用超声波将晶状体的晶状体核击碎之后对晶状体核及皮质进行乳化吸出,在患者的囊袋中置入人工的晶状体。

1.2.2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进行治疗,具体包括:术前准备与对照组相同,以上方角膜缘穹窿作为基底将球结膜剪开,于角膜缘后1.0~20mm切开半层巩膜约6.0~7.0mm,再向前作巩膜隧道,直至到达透明角膜缘1mm位置,穿刺入前房且向其中注入黏弹剂,于3点及9点方位透明角膜缘处分别作一穿刺口,晶状体劈核刀将晶状体劈开两半,使用椭圆形注水匙将劈开的晶状体核依次娩出,以将针头注吸的残留的皮质注吸掉,在囊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对囊袋和前房进行灌洗,以使前房压力超过正常范围,术后注意换药,常规给予滴眼液和抗生素。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d、7d和1个月时的裸眼视力>0.5的患者例数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x2比较方法进行比较,以率(%)进行表示,当(P<0.05)时,代表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情况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术后1d、7d、1个月的裸眼视力情况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患者术后有9例患者发生角膜水肿,4例患者发生虹膜损伤,9例患者发生后囊破裂伴玻璃体脱出,并发症发生率为(12.22%);对照组患者术后有15例患者发生角膜水肿,9例患者发生红膜损伤,18例患者发生后囊破裂伴玻璃体脱出,并发症发生率为(24.0%)。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白内障是临床上一种最常见的视力残疾疾病,并且也是最常见的致盲原因,在致盲性眼病中所占的比例居于首位[3]。目前,临床上对白内障患者主要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该手术方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及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4]。但是超声乳化术的缺点主要在于会对角膜内皮细胞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对年龄和晶状体核硬度较大的患者,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情况。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是通过角巩膜隧道切口采用手法碎核术对白内障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d、7d、1个月的裸眼视力情况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白内障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采用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更少。

综上所述,对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等两种手术治疗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中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的术后并发症明显更少,临床应按照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杨梅,朱蓉嵘,梁从凯等.基于江苏省阜宁县社区人群的白内障相关因素调查[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3):179-183.

[2]吴德佩.眼科白内障临床手术诊治[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4,23(4):149-150.

[3]赵丹丹.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638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6):96-97.

[4]王磊,朱炎华,胡伟华等.两种手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疗效与并发症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7(15):4210-4212.

[5]谢明明,张辉,邹贺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