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状态及营养治疗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状态及营养治疗临床分析

周莉莉王红张凤鸣任健鸿张晓芹

周莉莉王红张凤鸣任健鸿张晓芹

(北京丰台医院北京100071)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状态及营养治疗情况。方法:选择在肿瘤科住院的80例晚期胃肠道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给予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并调查病人的营养支持状况。结果:病人出现营养风险的概率为355%。在73例有营养风险的病人中,65例病人(8904%)进行了营养支持治疗;在无营养风险的7例病人中,3例(4286%)进行了营养支持。所有进行营养支持的病人中,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比例为656∶1。使用肠外营养(PN)的患者中,有45例(7627%)患者采用混合输注。48例ECOG评分≥3分的患者接受营养治疗2~3周后,ECOG评分平均下降1分,各自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大多存在营养不良,给予营养支持治疗会改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但营养治疗在应用上仍有不完善之处,我们期待其更加合理化,规范化。

【关键词】晚期消化道肿瘤;营养风险筛查2002;营养支持

【中图分类号】R1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058-01

随着人类的逐渐发展与进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俨然已成为对人类最有威胁的疾病之一[1]。而营养不良则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又难以处理的课题。在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中,更是如此。AngelSegura等人应用的研究方法表明:大部分肿瘤病人存在中重度的营养不良,接近全部的病人需要评估自身的营养状况,并使用相应的手段来纠正营养不良[2]。本研究于2011年2月~2011年12月对我院肿瘤科80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支持治疗,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80例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年龄40~84岁,中位年龄62岁。其中男性病人52例(65%),女性病人28例(35%),在所有的消化道肿瘤中食管癌7例,胃癌31例,结肠癌20例,肝癌22例。均经病理学诊断明确,同时影像学诊断出现远处转移,病人多表现为纳差、乏力、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部分患者还伴有感染、疼痛、脏器功能损害等。所有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均>2分。

12营养风险的筛查:采用抽样方式,在病人入院第2天即进行NRS2002,具体方法均参考文献[3]。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的评定采用以下标准:BMI<185kg/m2时结合临床,评3分,计为有营养风险。对于那些长期卧床、重度水肿、合并胸腹水等不能准确获得身高、体重的病人,可应用血清白蛋白(ALB)来替代,ALB<30g/L计为3分。NRS2002≥3分时计为有营养风险,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13营养支持实施的调查:营养支持实施的方式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EN分为口服补充营养剂和鼻饲肠内营养剂。氮量按每日20kcal/kg体重的热量和7g/m2体表面积供给。PN分为全营养混合液(totalnutrientadmixture,TNA)输注(即同时将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及其他营养素混合于一个容器内进行输注)与非混合输注(即单一输注氨基酸或脂肪乳)。

14观察与监测:每周进行两次血常规、凝血4项与CRP检查,一次肝肾功能与电解质检查。PICC置管的病人每周进行一次冲管,记24小时液体出入量,观察病人一般状况的改善情况。

15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方差分析与t检验的方法;P<005计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营养风险发生率:总的营养风险发生率(NRS2002>3分)为9125%(73/80),中位年龄为(6652±1015)岁,无营养风险的病人(NRS2002<3分)为875%(7/80),中位年龄为(5891±1105)岁。

22营养支持实施状况:80例病人中,有68例病人(9315%)接受营养支持,其中PN8676%(59/68),EN1324%(9/68),PN∶EN=656∶1。使用PN的病人中,有45例(7627%)病人采用全营养混合液输注,14例(2373%)病人采用非混合输注。在73例存在营养风险(NRS≥3)的病人中,65例的人(8904%)接受了营养支持治疗;而在无营养风险(NRS<3分)的7例病人中,有3例(4286%)接受了营养支持。

23监测情况:68例病人接受营养支持治疗至少1周时间,其中ECOG评分≥3分的48例病人接受了营养支持治疗2到3周,ECOG评分平均下降1分,纳差、乏力、消瘦、贫血、衰竭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见表1。

3讨论

近来研究提示,大部分晚期肿瘤病人都存在营养不良,其发生率高达40%~80%[4],营养不良能够降低肿瘤病人对治疗的敏感性,严重降低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5]。因此对营养不良的处理,是我们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调查的80个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中,有9125%存在营养风险,正说明了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的主要障碍就是营养不良。病人常因为合并营养不良而不能顺利进行手术与放化疗,致病人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6]。另有文献表明有接近1/5的恶性肿瘤病人因营养不良而死亡[7]。由此看来,正确的认识营养支持治疗,对肿瘤病人尤其是消化道肿瘤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8]。

对于消化道肿瘤病人的营养改变分析,我们要考虑到消化道的特殊性。病人胃肠道排空延缓,感染率增加,营养支持治疗虽不能降低肿瘤的致病率与死亡率,但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为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基本保证。在本次研究中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之中,有8904%的人接受了营养支持治疗,48例ECOG评分≥3分的患者中在接受2到3周的营养治疗后,ECOG评分可下降1分,纳差、乏力、消瘦、贫血、衰竭等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说明我们对晚期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已经有了很好的重视,并且体会到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改善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的巨大作用。

营养支持的方法可分为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两大类,其应用原则是对病人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时应优先选择肠内营养,并使用周围静脉进行营养支持。肠内营养不足时,可加用肠外营养辅助治疗。营养需要量较高或希望在短期内改善营养状况的情况下可使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于长期需要营养支持的病人应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对于免疫力严重降低的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肠粘膜的完整性对于降低肠道细菌易位和感染起到重要的作用[9]。因此,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这类病人的临床意义更为重大,我们在实施治疗时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在此次所调查的具有营养风险的病人中肠外与肠内营养的比例为656∶1,与我国多个城市大医院所统计的平均值(60∶1)相似[10],由此说明我们科室在对营养支持治疗的合理应用上能够达到国内的平均水平,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时,主张采用全营养混合液的方式输注。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单独输注时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好的进行代谢和利用。本次研究中PN的患者中有7627%采用全营养液混合输注,说明我们大部分医生对此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但是在没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之中,仍然有一部分接受了营养支持,该情况符合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的多中心调查结果[11]。分析原因一方面是患者家属的愿望和要求所致,另一方面我们医生在掌握营养支持临床应用的适应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与武断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以重视,以期得到更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营养支持治疗的发展是极其迅猛的,2004年中华外科学会临床营养支持学组公布了《临床肠内、肠外营养操作指南》,为营养支持治疗的实施提供了详细的准则[12]。另外,细胞分子生物学有关营养代谢的研究也有望进一步解决病人营养代谢方面的难题。展望未来,营养支持治疗在晚期肿瘤的临床应用上将越来越合理化、规范化,我们期待有关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指南早日问世。

参考文献

[1]李妍.我国恶性肿瘤护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护理研究,2007;21(5A):112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