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许玲永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苏教版小语教材把《会走路的树》编进二年级下学期课本,正是把课文当载体落实这一目标的良好举措。
《会走路的树》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它讲述了两个小动物之间深厚的友谊。
我主要分两大板块进行教学:一、小鸟与会走路的树——老驯鹿的相识,相处,结下深厚友谊。二、小鸟与小驯鹿的相识,对话。
一、品词悟情
在第一板块主要才采用的是抓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如: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句中的“好一会儿、才”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句中的“天天”,还有“许多”等。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重点词的感悟,体会小鸟与“小树”之间的友情。但是,整个教学过程我没有问学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那歌词是什么意思,我用的是“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这就是说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当他们知道了却说不出来时我在适当加以点拨,但是点到即止,不做过多的啰嗦。做到以生为本。
二、对话演情
在第二版版块主要抓角色对话教学。在这一部分,根本不需要去问什么去年的那棵树是谁,你是谁等等这些琐碎的问题,通过小鸟与小驯鹿对话答案已经一清二楚,而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读好对话体会角色情感是重点,因此我采用的是分角色朗读进行体会。角色朗读,又不能停留在表面,在这里我采用的又是拓展朗读,其实这也是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引导学生想象的过程。这样我把枯燥的提问又变成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对话,既解决了问题,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当水到渠成之后更深一层:表演。演不演看文本,这样的童话,孩子们都读得那么好都入境了你不让他演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啊?再说这符合新课标要求,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符合情节发展需要,可以说,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三、以读促情
读书,体悟,一篇只有263字的短短童话却一波三折,有趣有情地演绎着,有起有伏地延伸着,如一出小戏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如一卷卡通色彩斑斓、熠熠夺目,更如一本连环画,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多彩,彰显了人世间的友善和和谐。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亲近文本,如:齐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这节课中,我还安排了好几处说话训练,如“小树带着小鸟来到,看到。”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来感受小树和小鸟之间相处得十分快乐、融洽。从而读出这种感觉。又如“小鸟和小树告别了,会说些什么呢?”通过角色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小鸟和小树之间那恋恋不舍的告别之情和深厚的友谊,为理解全文,朗读全文,打下感情基调。课文最后“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引导学生想象他门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学生续编下去。不仅在这样的说话训练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提升。
四、拓展深情
在本节课上我设计了四处拓展,根据需要有重点训练,有一带而过培养意识,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达到运用的目的。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重点,我这节课安排在开头复习检查部分,这主要是考虑到我没有与我们班级老师沟通,就按常规教学程序,一解决字词,熟读课文,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三复习巩固适当练习。
低碳高效,以生为本。还语文课堂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