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潘立酮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多潘立酮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李立峰

桦川县团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54300

【摘要】目的:探究多潘立酮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用药法莫替丁,观察组用药多潘立酮,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两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一周、两周后与治疗前总积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促胃排空效应及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多潘立酮可以明显的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协调胃运动、促进胃排空有关,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多潘立酮;慢性胃炎;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47-01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其诊断主要通过胃镜与病理学,患者多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上腹痛、恶心、嗳气、反酸、早饱等临床症状[1]。慢性胃炎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为胃动力与内脏感知异常,胃动力和胃黏膜炎症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多潘立酮是一种合成的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和强效外周性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不透过血脑屏障而直接阻断胃肠道的多巴胺D2受体,发挥胃动力效应。本文使用多潘立酮和法莫替丁,对在本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分析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都经过胃镜确诊,且均具有消化不良症状。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41岁;观察组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42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腹部不适、饱胀感、上腹痛、嗳气、反酸、早饱、恶心、烧心、呕吐等;患病部位多为胃窦、胃体、胃底、胃角,部分患者存在多病变部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将两周内接受过去其他类似药物治疗的患者,或具备入组条件但伴有明显烧心、反酸疑为胃食管反流者,同时伴有下消化道症状如腹泻,便秘者,胃肠道或全身器质性病变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排除在外。剔除标准:基线期自行服用影响本试验药物者;治疗期服药脱落≥5次,或不能按时随访者;试验期发生意外事件需服用其他药物者;发生严重不良反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每天用药法莫替丁,20mg/次,早晚空腹口服各1次,连续治疗两周;观察组患者每天用药多潘立酮,10mg/次,3次/天,早中晚各1次,于餐前30min口服,连续治疗两周。每隔1周对患者随访1次,依据观察指标和标准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分,两周后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腹部不适、饱胀感、上腹痛、嗳气、反酸、早饱、恶心、烧心、呕吐等。评价标准:依据如下的标准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估:无症状者0分;症状较轻,需提醒才能记起症状者1分;症状较重,患者可以主诉,但不影响生活者2分;重度症状,患者有主诉,且影响生活者3分。每次随访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积分评估,参照全国慢性胃炎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无复发现象的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或减轻的为有效;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5h胃排空率:患者至少空腹8h后,进标准餐(方便面80g,火腿肠50g,水400ml)并分次吞服内含20根(1mm×10mm)钡条胶囊1粒,5h后拍腹部平片,计算5h胃排空率(%)。生活质量评估:生活质量评估计分0~3分。患者每天记录生活质量问卷,包括感觉、睡眠、精力、日常活动、饮食、性生活等6个方面,分别累加分数进行每组和二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

1.3统计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X2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治疗一周、两周后,对照组70%(35/50);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45/50),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一周、两周后与治疗前总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胃排空效应显示两组治疗后均有促进胃排空效应,观察组组治疗14天5h胃排空率66%高于对50%(P<0.01)。改善生活质量评价:从基线和治疗后生活问卷,在生活质量每个方面,治疗后均有所改善。

3.分析

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原则主要为保护胃黏膜,加快康复,预防进一步的发展,消除不良的消化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与胃黏膜的炎症,而由Hp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其最为重要的治疗方法为根除病因。故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就是将攻击因子削弱或者消除,同时进行抗酸抑酸的治疗;采用促动力剂来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加强对胃黏膜的保护防御;必要时还可采用抗抑郁药将因精神方面的诱因进行镇静。多潘立酮具有强效的抗呕吐、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的作用,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用药法莫替丁,观察组用药多潘立酮,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结果为,两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一周、两周后与治疗前总积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促胃排空效应及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试验表明多潘立酮对慢性浅表胃炎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具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多潘立酮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其效果良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协调胃运动、促进胃排空有关,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使用意义。

参考文献:

[1]瞿艳芳.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41-42

[2]梁丹.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5):128-129

[3]吴诗聪.多潘立酮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7B):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