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1
摘要:在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省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的民政事业发展资料收集整理及现状摸底调研,构建安徽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现状指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省域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现状问题;优化对策
1引言
“十二五”时期,安徽省通过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等措施,使得全省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并于2015年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发展阶段[1]。“十二五”期间,安徽省经济增速约为1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2263.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2005.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3045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5779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发展阶段。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安徽省居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地改善,然而,从现象上来看,安徽省各项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发展速度却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足、供给不均的现象尤为明显。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立足于安徽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现状,尝试构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现状配置评价指标体系,为安徽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2设施现状配置分析
2.1发展阶段分析
2.1.1比较方法思路
通过比较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民政事业发展水平,分析安徽省民政事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本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GIS空间分析自然断点法等分析安徽省民政事业的总体发展阶段。
首先,依据本研究目标——确定安徽省民政事业发展阶段,其次,根据决策目标和指标层构建AHP层次结构模型,并依据安徽省民政事业发展现状和特征,运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权重求和取平均值,得到31个省所有指标层综合指数的排名情况d。
2.1.2比较内容
在本研究中,将根据安徽省民政事业发展所关注的重点,对所有指标层的权重系数进行确定。主要是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比较各个指标层之间的重要性,来确定各个指标层权重系数。
根据本次研究重点,运用层次分析法所确定的各指标权重系数中,每千人社会服务事业费、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每万人社会服务床位数和为残疾人提供岗位的福利企业为主要指标,权重系数较高,位于所有指标的前4位。
最后,根据各地区指标的排名情况a和各指标的综合权重系数c,得到各地区综合排名情况d。具体公式为:
d=(a1*c1+a2*c2+…+an*cn)/n
其中c1+c2+…+cn=1,n=11。得到各地区的综合排名情况,即在全国层面,安徽省民政事业位于中等偏上的发展水平,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位列第14位,可以看出安徽省民政事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正逐步提高,尤其在每万人社会服务床位数、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等指标上,位列全国前10位,发展态势较好。但在某些指标上,如每千人社会服务事业费等,发展严重滞后,处于全国后几位。此外,由于安徽省人口基数较大,部分指标人均水平与其他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安徽省在未来民政事业发展中,除了应注重在薄弱环节指标上的建设与发展外,还应重视各类指标水平能够满足庞大的人口需求。
2.1.4分析结果
从以上分析可知,安徽省现状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虽已基本建成,但总量不足,仍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与同为长三角城市群构成部分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相比较,仍有较大差距,低于长三角区域总体发展水平。民政设施投入仍有不足,民政事业短板明显,部分民政设施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2.2空间配置分析
2.2.1指标体系具体构建
为了准确描述安徽省各地市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水平的综合差异,本文构建了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总体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结构来构建本文所需要的评价指标体系。
2.2.2评价方法
(1)评价思路
考虑到各种数学方法在本次安徽省16个地市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水平研究中的可操作性,本文选用因子分析法,并相应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即因子分析模型。
本次研究采用国际通用的SPSS统计分析软件包,对上述因子分析模型中自因子方差贡献率Vj、累积方差贡献率以及因子得分值Zij进行求取。
若用矩阵形式表示,因子分析理论模式可表示为:
式中,A被称为因子载荷矩阵;F被称为公共因子;U被称为特殊因子。
(2)评价方法
本研究通过运用SPSS19.0对安徽省16个地市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相关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确定相关指标之间关联性和差别,以此为依据对安徽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水平进行评价。
经过SPSS19.0运行后获得六个主因子F1、F2、F3、F4、F5、F6的得分,运用上述公式,获得安徽省16各地市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综合得分,结合excel对各地市的综合评价进行排名,如下表所示。
2.2.3分析结果
综合得分高于3分的只有合肥市1个城市,得分在1-3分之间的有2个城市,其余城市的综合得分都在0分以下,表示这些地区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另外,从现状配置空间分布情况来看,皖中、沿江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总量最高,民政各项设施投入水平较高,发展态势均好,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民政设施体系。而人口密度较高的皖北地区、皖西地区以及人口密度较低的皖南地区民政服务设施总体处于相对落后阶段,有待补充完善。总体而言,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水平在省域层面分配不均,不利于全省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3现状配置问题成因
3.1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
由于安徽省在自然地貌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因此而发展的各省辖市经济、人口、社会、文化必然存在很大差异。从改革开放以来,皖中及各沿江城市比皖北、皖南城市在地形、区位方面占了很大优势,经济较明显呈现出从中间向南北地区辐射的梯度推移发展。
3.2城乡差距和城市化水平差距
众所周知,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城乡二元化的发展结构,导致安徽省城乡差距十分显著。各地市内部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很不均衡。相应的农村人口比例越大,其总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越低,自然形成了农村地区较少的地级市在民政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发展的优势[2]。
4优化策略及建议
4.1增加设施供给,高度重视城乡统筹
在民政经费的投入和支出过程中要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目前城乡贫富差距仍然很大,唯有进一步整合资源配置才能缩小这种差距,体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民政事业费的支出方向要多侧重于基本保障项目,加大救济和扶持的力度,在低保、抚恤、医疗救助、自然灾害救济等方面要有所倾斜,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和公平。
4.2结合地域差异,分片区特色化指引
依托省域城镇体系所确定的分区,将全省划分为皖北、皖中、沿江、皖西、皖南等五个片区,重点结合各片区优势资源、民政公共服务发展特点、设施建设基础等,综合考虑区域地方政府财力,实行差异化、特色化的民政设施发展策略,并根据不同片区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在指引策略上应各有侧重。
参考文献
[1]安徽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发展阶段“十二五”人均生产总值由3045美元增长到5779美元[EB/OL].http://news.hf365.com/system/2016/02/04/014864391.shtml.
[2]杨泽霖.浙江省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与优化策略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