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师的灵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1

师德——教师的灵魂

孙洪亭

孙洪亭山东省栖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65309

师德主要是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素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记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道德素质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具体地说,教师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法规和社会公德守则,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种方针政策,强化法治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收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人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人一生的成长发展、事业的成功等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形成一定的关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顺利进行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要教育学生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重礼貌,平等待人。在教育学生的同时,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不仅仅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终身教育的国际教育思潮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教育观念,也带来了教育体制、教育制度和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必须适应当代社会对教师所寄予的越来越殷切的期待。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自我充实、自我超越。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并不过分。科技的发展必然带动教育的飞速发展。因此,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要成功应对挑战,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地追求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终身学习,其重要内容是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科技。教师只有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学习新的科技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与时俱进、发展自我。当前,随着已有知识的不断更新,新知识的不断激增,反映到教材中的知识也日益丰富和加深,课程设置逐步走向现代化、综合化。在这种情况下,更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才能使自己的学科知识到达现代要求的深度和水平,并形成未来所需要的知识结构。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处理与学生的矛盾——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的。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这就迫切需要教师拥有最大的宽容与毅力,研究并帮助后进生进行积极训练,帮助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后进生的自尊心。大教育家孔子把“仁者爱人”的精神倾注在学生身上。正是这种真诚无私的爱使孔子不仅赢得了学生的信赖与尊敬,而且师生亲密无间,并升华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爱是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鲁迅说过:“教育是缘于爱的。”在当代师爱主要体现为关心、信任、保护、理解、尊重、期盼、宽容等等。师徒的本质是热爱学生。爱心就是教师道德的灵魂。实践证明教育的爱的确能给予做错事的学生以改过自新的勇气,能鼓励学生说出满意的答案,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能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与价值的实现,能让学生在一个心理健康的时空诗意地生存,也能使师生间距离缩短、关系融洽,使学生奋力地攀登成功之巅。心灵的桥梁需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为此,教师要努力营造特色的情感通道,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给以宽容使之学会宽容,给以公正使之学会公正,给以善良使之学会善良,给以真诚使之学会真诚,谱写一曲爱的交响曲,写作一出教育灵之剧。

让我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用一颗宽容的、慈母般的胸怀去关心、体贴每一位学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