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山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泸西县山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王宏

云南省泸西县畜牧技术推广站云南泸西652499

摘要:大力发展养羊业是加快草食畜发展,推动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泸西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全县羊产业现状,提出发展对策与同仁共同探讨。

关键词:山羊产业;发展;对策

1全县羊产业发展现状

1.1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自“九五”以来先后实施了云南省商品牛羊基地县建设项目和云南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肉牛羊产业发展项目。通过项目实施,使我县养殖户的科学养羊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户的观念得到了更新,养羊效益得到了不断提高,并促进了养羊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2016年末,全县山绵羊存栏22.76万只,其中存栏能繁母羊9.6万只;出栏肉羊15.9万只;羊肉产量3075吨;羊奶产量528.25吨,实现山羊产值近3亿元。

1.2品种及分布情况

1.2.1品种状况泸西县饲养的肉山羊品种,主要有本地黑山羊、龙陵黄山羊、努比山羊、波尔山羊及其杂交改良后代。奶山羊品种,主要为萨能奶山羊、关中奶山羊及其杂交改良后代,其中杂交改良后代占存栏量的60%以上。

1.2.2分布情况全县肉山羊主要分布在中枢、向阳、三塘、永宁、白水、舞街、旧城七个乡镇。奶山羊主要分布在中枢、白水、舞街、旧城、金马五个镇。

1.3养殖户收入情况

据对全县部分传统养殖户和高床种草圈养农户的收益情况(不计人工费)调查表明,年饲养肉山羊20—30只的农户年纯收益3000—5000元,年饲养肉山羊40—60只以上的农户年纯收益8000—15000元;年饲养奶山羊15—20只的农户年纯收益4000—7000元,年饲养奶山羊30—50只的农户年纯收益7000—36000元。

2制约山羊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全县山羊产业的发展,纵向比较,提高很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横向与陆良、石林、师宗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全县畜牧业结构来分析,羊产业主要的制约因素有以下五个方面:

2.1客观条件和羊产业自身特点的制约一是泸西县是一个农业县,人多地少,有较为发达的种养业,有一定的草山草坡和灌木林地,但近年来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加强,在此工作中一味强调生态保护,而未统筹考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草食畜。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严重地制约了草食畜的发展。二是现有的牧草场和灌木林地,超载过牧,只用不管,缺乏必要的建设。三是我县羊及其产品加工传统,消费形式单一,受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影响,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四是山羊的自然繁殖力低,胎均产羔数少。另外,由于近亲繁殖严重,导致羊种退化,体型偏小,个体产肉量少,生长慢,出栏率低。

2.2养殖观念的制约一是受传统放牧饲养方式的影响,使人们形成了一种只有具备草场和灌木林的地区才可以发展羊养殖的基本认识,把发展山羊养殖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山区和半山区,这样就无疑使山羊养殖受到地域的限制。二是在部分干部群众中存在发展养羊就会破坏生态的认识误区。三是广大农户思想观念落后,商品经济意识不强,没有围绕市场组织生产的商品经济意识。

2.3养殖户文化素质低、技术缺乏,养殖方式落后大多数养羊户文化素质低,养羊是他们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一个习惯性生产方式,多被“养羊只为食用、养牛只为役用”的落后思想所束缚。饲养管理粗放,养羊凭经验,大部分羊舍简陋老化,不通风、不透光、无料槽、无水槽,只会放羊,不会养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养羊方式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更谈不上科学饲养,草料补饲,致使山羊的生产潜力无法发挥出来,经济效益十分低下。

2.4饲草料供给不均衡,结构性短缺十分突出虽然有较大的草山草坡和灌木林地面积,但由于季节性明显,枯草期较长,养羊又多以自然放牧为主,养殖户对草料又缺乏必要准备,致使冬春饲草料十分短缺,大部分羊在冬春季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另外自然草山坡缺乏豆科类牧草,优质豆科牧草推广种植面不大,结构性草料短缺十分突出。草料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养羊业的发展。

2.5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础薄弱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对羊产业的发展资金投入较少,基础建设极其落后,没有良种羊繁育场,技术推广及服务体系不健全,养羊技术人才缺乏,养羊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造成养羊分散,规模化程度不高,养殖效益不佳,养殖户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新技术推广难度大,难以适应现代化养羊的需要。

3发展羊产业的有利条件

3.1气候、生态优势泸西县属典型的低纬高海拔地区,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2℃,年降雨量976.2毫米,全年平均相对湿度75%,无霜期270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非常适合种植饲料作物、牧草生长,发展山羊养殖。

3.2土地、饲草资源优势全县土地面积1674㎞2(折合251.1万亩),其中耕地84.46万亩;林地101.58万亩;未利用的荒草地10.97万亩。每年能生产粗杂粮0.74亿公斤,农作物秸秆3.6亿公斤,青绿饲料3.58亿公斤。近年来,又利用冬闲田推广种植以多花黑麦草、高丹草、紫花苜蓿等为主的优质高产牧草,为养羊业提供了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

3.3有较好的养羊基础自古以来,泸西县各族群众就有吃羊肉的喜好,民间养羊经验也较为丰富。特别是1996年我县被省列为商品牛羊基地县进行建设之后,始终把发展山羊养殖作为项目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在高床养羊、种草养羊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4山羊价格平稳山羊的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年人均肉类产量已达60公斤以上,而年人均羊肉产量不足10公斤。泸西山羊具有很好的声誉,外销市场很好,商品羊外销量逐年增加。目前,年外销量达10万只以上。活羊价格也从十年前的20元/公斤上涨到45元/公斤,近期保持在40元/公斤左右。

3.5羊产品发展前景好“泸西羊汤锅”赫赫有名,是泸西特色美食,目前熟羊肉价格为140元/公斤,乳饼为55-65元/公斤。在国际界被称为“奶中之王”的羊奶已喝遍全城,成为泸西人民的必备保健饮品,羊奶糕点、羊奶香皂等屡屡上市,推动着泸西羊产业的发展。

4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4.1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养羊业的科学发展、养殖户的持续增收为目标,以转变养殖生产经营模式为突破口,肉奶羊并重,抓死草畜配套和疫病防控两个环节,加快羊种改良,以示范、培训为手段,组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实现科学养羊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依照规划,因地制宜,全力推进种草高床舍饲养羊,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全县山羊养殖基本实现经营产业化,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产品质量和出栏率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泸西山羊品牌。

4.2对策建议

4.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发展山羊养殖投资少,风险小,安全性高,效益显著。加快发展山羊养殖,是我国畜牧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战略之一,是调整农业结构的重大举措,是改善城乡人民膳食结构,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是充分利用我县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要选择,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养羊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山羊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资源和资金整合,做到种养结合,林草结合,草畜配套,建立健全山羊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产业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格局,实现养殖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山羊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4.2.2转变饲养方式,构建现代养羊体系转变养羊以放牧散养为主的方式,紧紧抓住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养殖业建设项目等政策机遇,组织实施“养羊富民工程”,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规模养殖示范村(户)为重点,大力发展林下种草,以草养羊,羊粪肥林。积极推行高床养羊,促进养羊观念的转变,提高养羊标准化水平,推进健康养殖发展,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种羊生产,建立良种羊繁育体系,运用纯繁和胚胎移植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扩繁和本地品种的提纯复壮,不断提高种群质量,提高供种能力,加快山羊改良步伐。改进产羔模式,推行两年三产或三年五产的产羔模式组织生产,进一步提高山羊的繁殖能力,满足扩大规模的需要。

4.2.3加强技术培训,推动产业发展邀请省州专家对科技人员、养羊场(户)人员进行羊舍建设与饲养管理、山羊品种改良、青贮饲料制作与种草养羊、疫病防治等理论知识进行培训。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行完善草畜配套技术、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羊病综合防控技术,使之组装配套,从而降低动物疫病风险.

4.2.4成立合作社,实现“六化”标准养殖模式通过成立养羊专业合作社,使山羊养殖集中饲养,统一管理,科学防控,并实现山羊养殖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畜禽良种化、养殖科学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标准山羊养殖模式,从而不断推动山羊产业科学发展。

4.2.5增加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现代养羊科技推广力度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州财政项目的扶持,整合项目资金,增加引导性投入,强化对种羊场、养殖户、羊种改良站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增添相应配套的设施设备,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搭建平台。二是增加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为羊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人才保障,。三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开放,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拓宽多渠道多层次山羊生产合作领域与方式,通过外引内连,不断吸引民间资金和二、三产业资金投入发展山羊产业,加快现代羊产业的发展进程。四是认真落实国家、省对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相配套的奖励政策,在资金扶持、用地、科技推广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措施,从而促进全县羊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