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的对比研究

杨建萍胡稳娟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行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改善心理状态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评分(54.10±6.28)分、SDS评分(55.05±5.98)分均低于对照组(67.83±5.35)分、(65.48±5.34)分。实验组护理满意度35例(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26例(70.27%),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负性心理情绪,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类疾病具有发病急促、病程进展快等特点,致残几率和致死几率极高[1]。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患病期间容易伴发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并发症,若未给予紧急抢救和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甚至将会造成患者死亡[2]。近几年来,通过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37例。其中,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为34~78岁,平均年龄(42.7±9.2)岁;病程0.5h~11.5h,平均病程(5.7±1.6)h;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为36~80岁,平均年龄(43.4±9.7)岁;病程0.5h~10.5h,平均病程(5.2±1.3)h。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没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可进行。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则行心理护理。详情见讨论。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改善心理状态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需要利用SPSS19.0软件包予以核验,选择[n(%)]表示计数资料,并接受X2值核算,利用(±s)来表示计量数据,并用t值验算。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

两组护理前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评分(54.10±6.28)分、SDS评分(55.05±5.98)分均低于对照组(67.83±5.35)分、(65.48±5.34)分。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见表格1:

2.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35例(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26例(70.27%),卡方直=7.559,P值=0.006,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3讨论

近几年来,伴随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逐渐提高,护理人员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而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作用[3]。心理护理内容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患病期间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紧张等负性心理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同时,还将会为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因此,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十分重要。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以及认知程度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使用耐心的态度和温和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情绪和疑虑,及时为患者解答各类问题,并向患者讲解有关给该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相关注意事项,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更好的为患者讲解有关护理过程中的措施和对策,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与此同时,还需要寻求患者家属的帮助,使得患者时刻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心和鼓励,进而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等负面性情绪。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人爱好和生活习惯布置病房环境,时刻保持温度为22℃~24℃之间,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并以患者的个人感受进行适当的调整,为患者构建更为舒适和良好的住院环境[4]。

本研究结论所得,护理后实验组SAS评分(54.10±6.28)分、SDS评分(55.05±5.98)分均低于对照组(67.83±5.35)分、(65.48±5.34)分。实验组护理满意度35例(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26例(70.27%),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通过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效果十分显著。

结语:

研究显示,通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艳敏,牛敬雪,涂国红,谢家兴,殷容光,谢雷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09):1771-1774.

[2]刘晓静,吴松鸽,韩露.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6):195-196.

[3]董书领,董灵芝,任志艳,孙文英,王丽鸣,及艳辉,李双玲,郑玉先.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4):4-5+29.

[4]杨丽,杨跃进.心理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04):136-137+143.